论著

  • 对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区域分布研究

    马晓曼;王玉江;谢俊卿;芦雨蝶;牛晓梅;张来颖;张志荣;罗艳侠;石红梅;

    目的 优化离子色谱法同时快速测定北京市某区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溴酸盐、亚氯酸盐、二氯乙酸、氯酸盐和三氯乙酸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消毒副产物的检出情况。方法 采集2024年1—4月北京市某区生活饮用水样品,测定消毒副产物。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副产物含量和检出率情况。结果 该方法检测5种消毒副产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0],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14%~100.79%,相对标准偏差为2.28%~4.74%;消毒副产物检出限分别为3.54μg/L、2.28μg/L、2.67μg/L、4.35μg/L、3.36μg/L,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5750.13—2023)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19)的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二氯乙酸(χ~2=8.766,P=0.012)、亚氯酸盐(χ~2=6.347,P=0.042)的检出率在不同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方法一次进样可同时分析生活饮用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实现生活饮用水中多组分的同时测定;消毒副产物出峰时间明显早于国家标准;取样阻力更小,节省人力;消毒副产物检出限更低和重现性好,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用该方法对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进行区域分布分析,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2025年10期 v.41 937-94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2018—2022年广州市白云区儿童六龄齿患龋及窝沟封闭质量分析

    李莎莎;罗群英;汤灼明;高峰;韩晓璞;黄坤;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儿童六龄齿患龋情况及窝沟封闭实施质量,为制定儿童龋齿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广州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窝沟封闭子系统收集2018—2022年广州市白云区儿童六龄齿口腔检查及窝沟封闭数据,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年份、性别、牙位间儿童六龄齿患龋率的差异。结果 2018—2022年广州市白云区儿童六龄齿总体患龋率为54.83%,龋均为1.52;女生六龄齿患龋率高于男生(χ~2=1 220.54,P<0.001),下颌牙患龋率高于上颌牙(χ~2=9 728.12,P<0.001),左侧牙患龋率高于右侧牙(χ~2=17.16,P<0.001)。2018—2022年对135 279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实际窝沟封闭牙数为234 746颗,窝沟封闭率为91.11%;复查牙数169 536颗,复查率为73.55%;完好牙数146 330颗,部分脱落牙数19 785颗,完全脱落牙数3 421颗,保留率为97.98%,完好率为86.31%;重封闭牙齿20 838颗,重封闭率为89.80%。结论 2018—2022年广州市白云区儿童六龄齿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健康宣教工作及扩大项目覆盖面,降低儿童六龄齿患龋率。虽然2018—2022年广州市白云区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实施质量良好,但复查率偏低,仍需高度重视复查和重封闭工作。

    2025年10期 v.41 942-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2019—2023年长沙县居民死因监测和变化趋势分析

    邓佩佩;张志超;刘丹;黄雅兰;万年青;徐明忠;

    目的 分析长沙县常住居民的死亡率水平及死因分布特征,为调整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分析2019—2023年长沙县常住居民的死因监测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运用趋势χ~2检验。结果 2019—2023年长沙县常住居民年均粗死亡率536.308/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484.349/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χ~2=439.232,P<0.001)。全人群死因顺位分析显示,前3顺位死因(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占全死因的72.37%;疾病三大类死因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5%。不同年龄居民主要死因不同,粗死亡率对数随居民年龄增长呈“√”形趋势(χ_(趋势)~2=94 395.096,P<0.001)。结论 2019—2023年长沙县常住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长沙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重点做好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2025年10期 v.41 947-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陇南市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影响

    王小军;蔡玉成;李辉;杨建平;张瑾荣;童波波;王煜;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陇南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对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陇南市2017—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与2020—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陇南市2017—2022年共报告学校呼吸道传染病8种10 56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58.22/10万,2019年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最高,为850.61/10万,2022年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58.45/10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85.94/10万和232.3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28.005,P<0.00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和疫情期间报告病例数占比前3位的病种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3种疾病报告病例数的总占比为93.6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病种排位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除百日咳外,其余7种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均出现下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和疫情期间比较,不同性别、人群分类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均明显下降。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对陇南市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有明显的遏制作用,应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和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的长效体系。

    2025年10期 v.41 952-956+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内蒙古自治区经非婚非商业性异性性接触感染HIV人群分析

    杲柏呈;高雅;杨虹;刘静;李慧;杨景元;范蒙光;

    目的 对2019—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的经非婚非商业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的HIV/AIDS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了解该人群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利用趋势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2019—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新增HIV/AIDS病例中经非婚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且接触途径中有非婚非商业性/非婚商业性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的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新增非婚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的HIV/AIDS病例1 768例,占2019—2023年全部新增HIV/AIDS病例数的40.3%。40~<60岁年龄组新增HIV/AIDS病例数占比由2019年的31.8%上升至2023年的46.2%。经非婚非商业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的HIV/AIDS病例数占比由2019年的80.4%上升至2023年的86.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8.06,95%CI:4.14~15.66)、汉族(OR=2.32,95%CI:1.23~4.38)、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85,95%CI:1.29~2.66)、未婚(OR=1.63,95%CI:1.06~2.52)、样本来源为其他就诊者检测(OR=2.03,95%CI:1.36~3.04)和性病门诊(OR=2.70,95%CI:1.46~4.99)、与0~5人有过非婚异性性接触(OR=4.35,95%CI:1.79~10.60)、现居住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OR=2.96,95%CI:2.10~4.16)和中部地区(OR=3.59,95%CI:2.54~5.07)的人群通过非婚非商业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的风险更高。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的人群中,经非婚非商业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需继续加强针对该人群的监测,扩大检测,加强宣教干预服务,有效减少HIV新发感染的发生。

    2025年10期 v.41 957-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鼠疫相关病原和抗体检测的同德县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杨建国;张晓璐;李广辉;多杰昂欠;耿永强;马林德;王永顺;李翔;陶元清;李存香;

    目的 基于鼠疫相关病原和抗体检测青海省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样本,分析2022年青海省同德县鼠疫流行态势,为今后鼠疫免疫流行病学研究和鼠疫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2年6—9月自青海省同德县采集327份喜马拉雅旱獭的肝脾脏器和血液样本,利用细菌学方法、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everse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 RIHA)和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 IHA)3种方法调查该地区鼠疫流行情况;采集193份喜马拉雅旱獭盲肠样本分离鼠疫菌噬菌体;基于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检测327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鼠疫菌噬菌体免疫抗体。结果 基于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方法2022年青海省同德县327份喜马拉雅旱肝脾脏器样本和血清样本均未检出鼠疫的阳性材料;从4份喜马拉雅旱獭盲肠内容物样本中分离4株鼠疫菌噬菌体,间接说明该地区喜马拉雅旱獭不久前可能被鼠疫菌感染过。结论 同德县鼠疫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盲肠样本中检出鼠疫菌噬菌体,提示该地区鼠疫监测工作仍不容忽视。

    2025年10期 v.41 96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一起与公寓蓄水池污染有关的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

    罗锦雁;李华丹;戴传文;李柏生;彭晓放;许艳子;

    目的 调查2020年某公寓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病例搜索,描述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的三间分布,通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和水样,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对水样进行理化和微生物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占比的比较。结果 该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持续7d,共搜索急性胃肠炎病例118例,罹患率为7.76%,不同临床症状的占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39,P<0.05)。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例分布在某公寓南、中、北座3~16层,1~2层无病例,病例分布与该公寓二次供水范围一致。采集18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确诊病例的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阳性,该公寓蓄水池和南、中、北3座楼顶的水箱水游离余氯均不达标,8份二次供水样品检测菌落总数均超标,总大肠菌群>16MPN/100ml, 6份水样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洗澡时有漱口习惯会增加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发病风险(OR=3.78,95%CI:1.17~12.19)。该公寓现场排查发现地下蓄水池供水管道有渗漏。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蓄水池污染导致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应加强该公寓二次供水的监测与管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2025年10期 v.41 968-972+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不同免疫接种策略时期青海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关炳菊;朱向路;巴文生;仲学相;马艳梅;郝增平;谢擎宇;李发春;祁宏梅;阿克忠;

    目的 分析青海省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 containing vaccine, MuCV)不同免疫接种策略时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为优化其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青海省2005—2023年流腮报告病例个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MuCV免疫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2005—2008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2009—2019年)和查漏补种后(2020—2023年)流腮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23年青海省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45/10万(28 908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查漏补种后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4.05/10万(7 425例)、27.06/10万(17 209例)、17.91/10万(4 274例),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591.436,P<0.05)。各年份每月均有流腮病例报告,4—7月、10月至次年1月为2个发病高峰期,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全省有5个市州(62.50%)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查漏补种后全省有6个市州(75.00%)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接种策略,辅以查漏补种策略,青海省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持续巩固儿童的MuCV高覆盖率,进一步降低流腮发病率。

    2025年10期 v.41 973-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阿坝州乙类呼吸道传染病分析

    张霞;邱晓玲;赵尧;周久顺;杨长虹;魏荣杰;

    目的 汇总整理2014—2023年阿坝州乙类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分析其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流行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为阿坝州乙类呼吸道传染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总结2014年1月—2023年12月阿坝州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9.5和ArcMap 10.8软件绘制月份分布热力图和空间聚集分布图,分析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2014—2023年阿坝州乙类呼吸道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14 778例,年均发病率为166.36/10万,发病率有2个高峰,分别为2017年(168.63/10万)和2023年(540.75/10万),2016年发病率最低,为97.52/10万;死亡18例(肺结核15例,占83.33%,人感染H7N9禽流感3例,占16.67%)。2014—2022年阿坝州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呈现稳中有增、从东南向西北升高的趋势,阿坝县、若尔盖县发病率维持在150/10万以上。除2019年,2014—2018年和2020—2023年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均值为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ran′s I=0.19、0.26、0.26、0.25、0.34、0.27、0.33、0.34、0.34,P<0.05);聚类和异常值结果显示,阿坝州2023年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无空间聚集,2014—2018年和2020—2022年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有空间聚集,高高聚集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阿坝县、壤塘县和若尔盖县,低低聚集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汶川县、小金县和理县。结论 阿坝州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不明显,热点区域集中在阿坝县、壤塘县和若尔盖县,乙类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重点应向这些地区倾斜。

    2025年10期 v.41 979-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20—2023年南通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损耗监测分析

    顾晓红;金红梅;顾婷;廉丽华;蒋涛;陈杰;

    目的 分析南通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损耗情况,为合理采购配置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对2020—2023年南通市139家预防接种门诊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量、实种量和损耗系数进行描述性分析,不同年份损耗系数趋势比较采用趋势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20—2023年南通市各年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年均损耗系数分别为1.24、1.21、1.23、1.26,总体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971.41,P<0.001);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bOPV)损耗系数高于国家规范参考值上限,其余疫苗损耗系数均低于国家规范参考值上限;单支单剂次疫苗损耗系数介于1.00~1.01,单支多剂次疫苗损耗系数介于1.53~2.98。全市不同县区疫苗损耗系数介于1.18~1.30。不同接种量预防接种门诊疫苗损耗系数介于1.18~1.48(χ~2=48 068.30,P<0.001)。结论 2020—2023年南通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总体损耗系数处于可控范围,建议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单位的精细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以降低疫苗损耗系数。

    2025年10期 v.41 986-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SAA/CRP、p-STAT3、NSE水平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预测价值研究

    张苗;杨军;黄美子;孙艳;王平;史敏;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患儿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serum amyloid A/C reaction protein, SAA/CRP)、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变化,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4例HFMD患儿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危重症组。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SAA/CRP、p-STAT3、NSE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earson法分析两两变量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SAA/CRP、p-STAT3、NSE水平对HFMD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组SAA/CRP、p-STAT3、NSE水平均高于轻症组(t=5.392、14.652、7.321,均P<0.001);危重症组SAA/CRP、p-STAT3、NSE水平均高于轻症组(t=6.314、13.844、8.830,均P<0.001);危重症组SAA/CRP、p-STAT3、NSE水平均高于重症组(t=2.691、4.989、4.318,均P<0.05)。SAA/CRP与p-STAT3、NSE水平呈正相关(r=0.792、0.813,P<0.001),NSE与p-STAT3水平呈正相关(r=0.700,P<0.001)。SAA/CRP、p-STAT3、NSE预测HFM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56、0.876、0.887;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50。结论 HFMD患儿SAA/CRP、p-STAT3、NSE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在预测HFMD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10期 v.41 99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河北省62株百日咳鲍特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何宝花;贾肇一;郑飞;张洪斌;王乐雨;张海霞;张文超;段素霞;杨亚轩;孙印旗;

    目的 了解分离自河北省的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百日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离自河北省2019年至2020年的62株百日咳鲍特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磺胺甲唑、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美罗培南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率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2株百日咳鲍特菌中,55株(88.71%)对阿奇霉素耐药,56株(90.32%)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769)。57株(91.94%)对复方磺胺甲■唑敏感,53株(85.48%)对头孢噻肟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8,P=0.256)。所有百日咳鲍特菌菌株对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敏感。结论 河北省62株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情况严重,需持续加强对河北省百日咳流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判断提出针对性策略。

    2025年10期 v.41 996-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南宁市某医院儿童结核病临床特点分析

    莫双燕;覃四妹;韦征;梁东旭;方跃平;班凤柳;雷爱花;

    目的 探讨南宁市某医院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为儿童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南宁市某医院儿童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儿童结核病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分型、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27例儿童结核病患者,6~14岁学龄儿童发病最多,为147例,占64.76%;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和咳嗽为主,分别为108例和87例;儿童结核病类型以肺结核为主128例,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为9.09%,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5.24%,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阳性率为10.13%,r-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阳性率为59.91%。重症结核病发病率为11.89%。结核病接触史(OR=3.177,95%CI:1.345~7.452)是儿童重症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6~14岁儿童重症结核病发病率高于<6岁儿童(OR=0.230,95%CI:0.066~0.806)。结论 儿童结核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减少误诊漏诊率。儿童重症结核病的高危因素与发病年龄、结核病接触史有关,建议提高对高危因素的认识,以减少重症结核病的发生。

    2025年10期 v.41 1000-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14—2023年烟台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季节流行特征分析

    熊德洋;胡芳红;从广杰;王睿琪;刘涛;乌雪娟;

    目的 了解烟台市2014—202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发病情况和季节性特征,为SFTS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山东省烟台市,发病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的SFTS实验室确诊病例个案数据,使用趋势χ~2检验进行发病趋势分析,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进行季节性特征分析。结果 2014—2023年烟台市累计报告SFTS病例1 75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0/10万,年均病死率为11.31%;2014—2023年烟台市SFTS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82.227,P<0.001);集中度M=0.673,集中趋势值r=0.670,角离差S=51.32°,平均角■,雷氏检验Z值=788.656,查阅雷氏Z值表,P<0.001;SFTS发病高峰日为7月13日,高峰期为5月22日—9月3日。结论 2014—2023年烟台市SFTS报告发病率较高,呈上升趋势。SFTS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为5月22日—9月3日,应在高峰期来临前做好重点人员的健康宣教和医疗资源的配置等防控措施,以减少SFTS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2025年10期 v.41 1005-1008+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实验研究

  • USP5通过ERK途径减轻小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研究

    郭娜;史瑞洁;焦薇;赵鹏飞;孙侃;高伟年;

    目的 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5(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5,USP5)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为预防小鼠心肌肥厚和功能障碍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2024年4月建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模型,4周后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脏USP5、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心脏功能。培养小鼠HL-1心肌细胞,Ang Ⅱ诱导心肌肥厚模型,检测敲低或过表达USP5对ANP、BNP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ng Ⅱ诱导的小鼠心脏组织中心肌肥厚标志性基因ANP和BNP的表达水平均上调(t=18.06、16.33,P<0.000 1),USP5表达水平下调(t=20.88,P<0.000 1),且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受损,缩短分数和射血分数下降(t=4.88、5.39、5.05、6.20,P=0.001 2、0.000 7、0.001 0、0.000 3)。在小鼠HL-1心肌细胞中,siUSP5能降低USP5的表达水平(t=24.62,P<0.000 1);siUSP5还能增加小鼠心肌肥厚标志性基因ANP和BNP的表达水平(F=306.60、109.80,P<0.000 1),而过表达USP5则降低ANP和BNP的表达水平(F=229.80、62.71,P<0.000 1)。提高小鼠HL-1心肌细胞中USP5的表达水平能降低p-ERK1/2的表达(t=34.12,P<0.000 1),表明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受到抑制。结论 USP5在心肌肥厚过程中呈低表达,USP5过表达可以抑制激活的ER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2025年10期 v.41 1009-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绵阳市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李川;杨红;罗成瑞;林宇飞;许倩倩;王东霞;罗赟;

    目的 回顾统计分析绵阳市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确证试验检测结果,为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筛查实验室上送的2017—2022年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使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662例样本中,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阳性的453例,阳性率为68.43%,检测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的100例,占15.11%,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阴性的109例,占16.47%;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男女性别比约为6∶1,不同性别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56,P<0.001);全市各地均有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送检,不同区域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4,P<0.001);来源为自愿咨询检测、感染者家属样本的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率均为100.00%,不同样本来源样本的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41,P=0.002);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送检样本的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率最高,为75.10%,其次为三级甲等医院送检样本的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率为68.29%,不同类型的送检单位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48,P=0.001)。结论 要加强对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的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筛查工作,特别是老年男性;要关注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的身心健康,重视预防和干预工作。

    2025年10期 v.41 1015-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调查研究

  • 2023年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况调查

    黎晓晶;刘伦光;徐莉立;郭鹏;蔡芝锋;万利伟;王青芬;

    目的 全面掌握青海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工作人员构成、配置现况及分布差异,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决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履行疾控机构最佳职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5月向全省55家疾控机构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全省疾控机构人员队伍情况,综合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集中指数分析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青海省各级疾控机构现有人员编制数为1 603人,编制配备率与国家标准相比存在差距;全省人均服务面积4 505.93km~2;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的32.09%;职工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2.43%;初级和无职称人员占60.19%;基于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集中指数的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不足。结论 青海省疾控机构人员配置还需进一步调整规范,应综合考虑服务人口、面积、成本、职能分工以及岗位设置等因素,科学制定编制配备标准,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鼓励职工接受在职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改善专业背景、学历构成,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执业能力。

    2025年10期 v.41 1021-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河北省2022—2023年中小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调查分析

    崔红欣;高兴娟;韩松;高腾;魏巍;贾丽华;田晨;杜梦颖;

    目的 了解河北省中小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校卫生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河北省2022—2023年中小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对不同年份、学段、地区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达标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河北省2022—2023年中小学校教室通风设施、宿舍通风设施、教学楼厕所及洗手设施设置达标率较高,2023年中小学校教室课桌椅配备、教室照明、教室人均面积达标率分别为94.00%、84.63%、98.92%,与2022年相比分别上升1.03、3.28和1.08个百分点。教室课桌椅配备达标率方面,小学与中学相比,2022和2023年小学均优于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4;χ~2=4.63,P=0.03);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相比,2022年乡村学校优于城镇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4)。教室采光达标率方面,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相比,2023年城镇学校优于乡村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2)。教室人均面积达标率方面,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相比,2022和2023年乡村学校均优于城镇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P=0.01;χ~2=28.10,P=0.01)。结论 河北省2022—2023年中小学校教室课桌椅配备、教室照明、教室人均面积达标率有所上升,中学教室课桌椅配备、城镇学校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配备和乡村学校教室采光达标率需进一步优化。

    2025年10期 v.41 1027-1030+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某城市地铁冷却塔卫生管理状况调查

    胡胜伟;石斌;陶懿;王怀记;彭荣;王佩;

    目的 分析某城市地铁冷却塔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评估现有卫生管理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2021年7月采集某城市地铁58份冷却塔水,检测嗜肺军团菌和相关理化指标,同时对冷却塔卫生管理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的相关因素。嗜肺军团菌污染浓度变化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 A、B、C运行线路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检出率分别为52.6%、91.3%、8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游离余氯浓度上,与游离余氯浓度为≤0mg/L组相比,游离余氯浓度>0~0.3mg/L组地铁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检出风险更低(OR=0.002,95%CI:0~0.243);消毒剂种类上,与使用JYT-M107型消毒剂(B药)组相比,使用杀菌灭藻剂ZJ-850(A药)组地铁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出风险更低(OR=0.127,95%CI:0.028~0.568)。2020年卫生管理措施执行后,各线路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A_(线路)_=-5.309、Z_B_(线路)_=-5.330、Z_C_(线路)_=-4.827,均P<0.001)。结论 某城市地铁冷却塔在现有卫生管理措施执行后,其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浓度虽有下降趋势,但污染状况依旧较为严重。游离余氯浓度和消毒剂种类是其控制嗜肺军团菌滋生的关键因素。

    2025年10期 v.41 1031-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检验技术

  • 巢式PCR在甲真菌病病原菌鉴定中的应用及药敏试验结果影响

    孙艳;王娜;张健;刘力;张东远;路康;

    目的 讨论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是否可准确检测甲真菌病病原菌,并对检出的真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3年8月确诊并治疗的120例甲真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的甲真菌病诊断标准采集患者的甲屑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中病原菌鉴定采用巢式PCR方法,药敏试验采用液基稀释法确定最小抑菌浓度值。结果 甲真菌病患者的甲屑标本经巢式PCR方法分别鉴定出红色毛癣菌(65例)、须毛癣菌(25例)、白念珠菌(20例)和曲霉菌(5例)。巢式PCR方法检测真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83%和100.00%。随机选择90株经双向DNA测序后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红色毛癣菌和须毛癣菌对特比萘芬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 MIC)几何均数最低,对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几何均数也均较低;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酮康唑、伏立康唑的MIC几何均数均较低;茄病镰刀菌对伏立康唑的MIC几何均数最低。结论 巢式PCR可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定甲真菌病病原菌,可应用于临床鉴定中。为达到疗效最优化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25年10期 v.41 1036-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