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国义;袁玉明;牛艳芬;金春霞;周松;李佳颖;刘广;段然;张懿晖;杨晓燕;白雪薇;杜越聪;刘晓伟;王启盟;陈柯宇;
目的 调查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并了解其生态学特征,为鼠疫保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2023年选择4个河北省鼠疫监测区进行调查,捕获宿主动物采集其肝脾标本,分离培养致病性耶尔森菌;采集其回盲部和舌根部标本,4℃冷增菌21d后提取核酸;采用PCR方法进行耶尔森菌特异性基因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离培养、毒力基因、生物分型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2—2023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致病性耶尔森菌调查中共捕获宿主动物495只。不同鼠疫监测区调查宿主动物占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190,P<0.001)。肝脾标本培养,未分离出致病性耶尔森菌。冷增菌后的舌根和回盲部标本进行PCR检测和分离培养,检出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0.20%。该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型别为ail-ystA-ystB+yadA-virF-rfbC-,生物型为1A型,血清型未知。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中存在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且总检出率较低。
2025年11期 v.41 104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宜庆;兰策介;孟晓军;许祝平;高东林;宋琦;朱丁;
目的 了解2021—2022年无锡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无锡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无锡市流动人口较多的梁溪区和新吴区选择两家体检机构,对血吸虫病重点县(区)的流动人口进行血清学检测,收集疫区人口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不同监测县(区)类别、不同年龄组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血清抗体阳性者的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21—2022年共调查全国重点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人口6 196人,血清抗体阳性13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21%,病原学检测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例;无锡市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21%,高于本地人口的0.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9.415,P=0.024);Ⅰ类和Ⅱ类监测县(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0.22%和0.39%)高于Ⅲ类监测县(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0.741,P=0.835);50~<60岁年龄组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的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不同年龄组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15.352,P=0.001)。结论 2021—2022年无锡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总体传播风险较低,50~<60岁年龄组为血吸虫病重点防控人群。应对重点人群细化管理,定期对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进行评估。
2025年11期 v.41 1045-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崔红欣;杜梦颖;魏巍;韩松;高腾;高兴娟;贺培兰;
目的 掌握河北省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环境卫生情况,分析环境影响因素,为卫生、教育部门制定策略进行卫生监督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3月—2022年12月对河北省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环境卫生情况进行随机监督抽查,抽查内容包括教室窗地面积比、防眩光措施等9项内容,采用SPSS 25.0软件对抽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北省2020—2022年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环境总体合格率为80.89%,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环境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54,P<0.001),2020—2022年中小学校教室窗地面积比、采光方向、课桌面照度、课桌面均匀度、黑板照度、黑板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87.53%、98.46%、82.01%、83.87%、78.41%、83.42%。在装设人工照明、黑板局部照明灯设置合格率方面,城镇学校高于乡村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29;χ~2=7.28,P=0.008);在装设人工照明和黑板均匀度合格率方面,小学低于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02;χ~2=4.37,P=0.040)。结论 河北省2020—2022年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环境合格率逐年上升,教室窗地面积比、课桌面照度、课桌面均匀度、黑板照度、黑板均匀度合格率相对偏低。乡村学校在装设人工照明、黑板局部照明灯设置合格率及小学装设人工照明和黑板均匀度合格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日常督导和健康教育,不断优化中小学校教学环境。
2025年11期 v.41 1049-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俊鹏;石凤玲;秦莉;王玉君;韩玉辉;商秀丽;王丽芳;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结核病(tuberculosis, TB)人群耐药情况,分析TB病例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TB防控措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DPCIS)、医院电子病例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EMR)、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登记的唐山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感染的TB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对异烟肼(isoniazid, INH)、利福平(rifampicin, 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链霉素(streptomycin, SM)、氧氟沙星(ofloxacin, OFX)、卡那霉素(kanamycin, KM)的药敏试验结果及人口社会学特征、临床基线特征。通过χ~2检验分析各特征因素与耐药结果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推断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因素与耐药结果的因果关系。结果 唐山地区6种抗TB药物的单耐药检出率为24.03%,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 MDR)、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XDR)、泛耐药(polydrug resistant, PDR)检出率共占5.19%。单一抗TB药物的耐药检出率顺位为EMB(9.44%)>SM(8.89%)>INH(8.19%)>RFP(6.74%)>KM(4.85%)>OFX(4.45%),6种抗TB药物总体的耐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11,P<0.001),INH和OFX的耐药检出率呈波动上升趋势(χ_(趋势)~2=5.508,P=0.019;χ_(趋势)~2=6.142,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病例(OR=2.424,95%CI:1.474~3.988)、肺部有空洞(OR=14.175,95%CI:8.125~24.728)、易感人群(OR=0.565,95%CI:0.332~0.963)的TB病例更易发生单耐药;居住地为农村(OR=3.725,95%CI:1.626~8.530)、复治病例(OR=2.672,95%CI:1.244~5.739)、肺部有空洞(OR=8.374,95%CI:3.464~20.241)、易感人群(OR=3.783,95%CI:1.895~7.555)的TB病例更易发生MDR、XDR和PDR。结论 唐山地区一、二线抗TB药物耐药情况较为严峻,应制定合理的TB耐药监测策略以指导临床用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TB人群耐药情况的发生和流行。
2025年11期 v.41 1054-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娜娜;赵锦娜;郑岩;展宝健;张玉红;秦昌旻;李志涛;
目的 了解2023年青岛市市南区狂犬病暴露者的人群特征、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接种情况,为狂犬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χ~2检验分析狂犬病暴露者的人群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狂犬病暴露人群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3年在青岛市市南区某犬伤门诊就诊的狂犬病Ⅱ和Ⅲ级狂犬病暴露者3 290例,以第三季度(30.88%)、15~<30岁(37.63%)和在校学生(38.33%)为主。致伤动物以犬为主(67.81%),狂犬病暴露分级以Ⅲ级暴露为主(80.00%),暴露部位以上肢为主(67.02%),暴露场所主要发生在公共场所(86.29%);2 632例狂犬病Ⅲ级暴露者中,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19.68%。不同年龄(χ~2=93.351,P<0.001)、职业(χ~2=159.106,P<0.001)、狂犬病暴露分级(χ~2=24.731,P<0.001)和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χ~2=42.813,P<0.001)的狂犬病暴露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5岁(OR=37.033,95%CI:5.413~253.366)、45~<60岁(OR=17.344,95%CI:2.601~115.664)、职业为家务及待业(OR=2.810,95%CI:1.364~5.788)、狂犬病Ⅱ级暴露(OR=3.459,95%CI:2.768~4.427)为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合理规划布局辖区内犬伤处置门诊,有针对性的开展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加强公共场所犬只管理和宣传。
2025年11期 v.41 1061-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梁耕实;张国栋;李俊;刘汉林;庞振军;肖真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方法 2023年5—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使用《中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测评量表》开展调查。本研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336人中,传染病健康素养及格率为69.94%。年龄(χ~2=48.338,P<0.001)、受教育程度(χ~2=87.519,P<0.001)、劳动类型(χ~2=49.220,P<0.001)、家庭收入(χ~2=31.024,P<0.001)、有无患慢性病(χ~2=10.362,P=0.001)、自评健康状况(χ~2=32.230,P<0.001)、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χ~2=8.603,P=0.003)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OR=3.779,95%CI:1.218~11.726)、中年(OR=2.290,95%CI:1.057~4.962)、脑力劳动为主(OR=6.020,95%CI:1.220~29.716)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及格率高。结论 吕巷镇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相对偏低,应结合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从观念、预防、管理与治疗以及对病原体和传染源的辨认4个方面制定健康干预方案,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有效的素养储备。
2025年11期 v.41 1067-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邱烨欣;李明雀;张齐光;冯海燕;黄晓敏;张桂兴;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广州市增城区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HFMD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顶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9—2023年广州市增城区的HFMD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及数据分析,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9—2023年广州市增城区共报告HFMD病例35 274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HFMD年均发病率为528.65/10万,不同年份HFMD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72,P<0.001)。不同性别人群HFMD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39,P<0.001)。HFMD病例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累计29 517例,占83.68%。HFMD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5.12%。HFMD年均发病率排前3位的镇街分别为新塘镇、荔城街和永宁街。2021年HFMD发病呈双峰模式。HFMD病原学阳性病例525例,占1.49%,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阳性病例189例,占36.00%;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VA16)阳性病例87例,占16.57%。2019—2023年广州市增城区EV 71阳性病例占比不断升高,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占比不断下降。结论 2019—2023年广州市增城区HFMD呈现出发病率高、镇街分布广泛的特点,增城区的EV 71阳性病例占比不断升高,应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加强5岁以下儿童和发病率高的镇街手足口病防控。
2025年11期 v.41 1072-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丁洁;孙冰洁;董贝贝;王磊;侯威远;苏璇;韩磊;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82家托幼机构室内空气、环境物表、餐饮具物表、玩具物表、工作人员手、幼儿手进行消毒效果采样检测。用百分率(%)对各项目的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结果 2017—2019年各监测项目共采样5 922件,合格样本5 714件,总体样本合格率良好,不同年份总体样本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3,P=0.501);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样本的总体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3,P=0.395)。不同监测项目样本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15,P=0.001)。室内空气、环境物表和工作人员手样本合格率较高,公办和民办机构上述样本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6;χ~2=0.537,P=0.464;χ~2=0.003,P=0.958)。餐饮具物表、玩具物表样本合格率较低,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上述样本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734;χ~2=0.104,P=0.747)。幼儿手样本合格率最低,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此类样本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868)。结论 虽然海淀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总体良好,但餐饮具、玩具、幼儿手的清洁或消毒需要加强。
2025年11期 v.41 1076-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岩;刘晓楠;王莉;于海洋;马锦秋;孙笠翔;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市和农村居民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本省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居民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居民1 413人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64.05%。存在损伤性美容或治疗行为的居民(χ~2=27.56,P<0.001)、有个体诊所治牙行为的居民(χ~2=51.63,P<0.001)、曾行侵入性检查的居民(χ~2=48.22,P<0.001)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无此类行为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OR=0.555,P<0.001)、文盲(OR=3.546,P=0.048)和小学文化程度(OR=1.537,P=0.005)是居民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危险因素;35~<45岁(OR=1.454,P=0.038)、未婚(OR=3.490,P<0.001)和在婚的婚姻状况(OR=3.711,P<0.001)是居民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保护因素。结论 受访居民对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尚可,仍存在一些风险行为,需要加强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2025年11期 v.41 1080-1083+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军;张倩倩;詹东昂;陈嘉莉;王可;刘欢;
目的 分析影响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评估医院感染导致的经济负担。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神经外科2 499例住院患者的全部信息。将患者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医院感染导致的额外经济负担。结果 2022年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57%。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43.77%)、泌尿系统感染(20.54%)、脑膜炎和(或)脑室炎(1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期住院天数的增加(OR=1.096,95%CI:1.073~1.121)和最长连续发热天数的增加(OR=1.123,95%CI:1.059~1.190)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机使用次数增加也会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逐步增加(OR=1.886,95%CI:1.247~2.853;OR=2.329,95%CI:1.223~4.437;OR=3.883,95%CI:1.629~9.259)。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总费用高于非医院感染组患者(Z=-2.642,P<0.001);在抗菌药物费用方面,医院感染组患者为非医院感染组患者的6~7倍(Z=-5.020,P<0.001)。结论 本院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虽然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仍然有较大下降空间。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呼吸机的使用次数、连续发热天数和同期住院天数的增加相关。医院感染发生将导致神经外科患者在抗菌药物费用和手术治疗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增加。
2025年11期 v.41 1084-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雯;骆善彩;陈国才;张梦楠;朱鹏;葛恒康;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淮安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近1个月的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促进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2023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淮安市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 226人,近1个月出现不健康症状的416人,占3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781,95%CI:1.300~2.440)、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OR=1.755,95%CI:1.248~2.467)、每天工作时长>8h(OR=1.458,95%CI:1.051~2.021)、工作场所通风效果差(OR=2.163,95%CI:1.389~3.367)和被动吸烟(OR=1.949,95%CI:1.445~2.628)是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近1个月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在岗期间日均洗手次数>6次(OR=0.736,95%CI:0.554~0.977)、经常锻炼(OR=0.609,95%CI:0.458~0.810)是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近1个月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 2021—2023年淮安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近1个月出现不健康症状比例较高,受性别、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建议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积极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和个人健康行为,合理制定工作时长,促进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心健康。
2025年11期 v.41 1090-1095+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毛丽梅;方勇;刀金威;罗定富;陈发清;杨文雪;
目的 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情况和趋势,为全州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2—2020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工作手册》要求随机采集样品并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价,检测结果以Excel 2019和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2—2020年德宏州共监测食品样品1 376份,合格样品1 330份,总合格率为96.66%,各年份食品样品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27,P=0.023),监测的23类食品中检出11类食品存在不合格样品,11类食品样品的化学污染物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8,P=0.001),监测的11类化学污染物类型中9类化学污染物有超标样品,各种化学污染物类型的样品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08,P<0.001)。谷物及其制品(谷物研磨加工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9份),鸡蛋和鸡肉中的甲硝唑(8份)、氯霉素(1份)等抗生素,蔬菜及其制品中的农药残留(4份),肉及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3份),食品接触材料中的五氯酚钠(4份),酒类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份),调味品中酸性橙(2份)等食品类型中均有不合格样品。结论 德宏州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类型有兽药残留、禁用物质、食品接触材料、重金属元素以及有机污染物,相关部门应继续监测化学污染物检出率高的食品类别及主要化学污染物类型,切实保障全州食品安全。
2025年11期 v.41 1096-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苗苗;王容侠;谭永海;吴作君;周晓敏;黄梦思;
目的 对十堰市2011—2023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十堰市2011—2023年乙肝报告病例数据,对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乙肝报告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趋势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3年十堰市共报告乙肝病例86 267例,死亡病例4例,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8.77/10万,不同年份乙肝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173.449,P<0.05);乙肝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88∶1,男女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580.269,P<0.05);50~<55岁人群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90.66/10万,5~<10岁人群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最低,为4.89/10万;乙肝报告病例中农民占58.38%,家务及待业人员占16.50%;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郧西县(306.55/10万)。结论 2011—2023年十堰市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儿童乙肝得到控制,应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加强乙肝监测,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做好高发地区的乙肝防控工作。
2025年11期 v.41 1103-1106+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庞志钊;马志辉;曹玉雯;王炜;姜霞;刘丹彤;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石家庄市人间布鲁菌病(简称人间布病)的流行特征,为石家庄市制定人间布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3年石家庄市人间布病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人间布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诊断间隔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2019—2023年石家庄市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 599例,人间布病年均发病率为2.86/10万,无死亡病例,不同年份人间布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55,P<0.001);4—7月为人间布病发病高峰,发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1.28%;全市各县(市、区)均有人间布病病例报告;人间布病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3.10∶1;人间布病病例发病年龄为10月龄~88岁,主要集中在50~<70岁,占51.78%;人间布病病例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37%。人间布病病例的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10d,各年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的发病-诊断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9.15,P=0.057),不同月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的发病-诊断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1.92,P<0.001)。结论 2019—2023年石家庄市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呈波动趋势,2021年人间布病形成流行高峰。人间布病病例以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人间布病地区分布广泛,发病呈季节性特征,应在流行季节前做好宣传和防控措施,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和部门联防联控,防止人间布病疫情扩大。
2025年11期 v.41 1107-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惠;刘俊玲;何振宇;马红飞;王怀记;李长风;
目的 了解武汉市地铁职工超重/肥胖检出情况,探讨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职工超重/肥胖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武汉地铁集团员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库建设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项目,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完成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有完整基本信息和体格测量数据的5 362名地铁职工作为研究对象。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本次调查武汉市地铁职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2.69%。因子分析获得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肉蛋奶模式、谷类蔬果模式和豆类模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93%。调整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肉蛋奶模式与地铁职工的超重/肥胖呈正相关(OR=1.25,95%CI:1.06~1.47),谷类蔬果模式与地铁职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OR=0.81,95%CI:0.69~0.95)。结论 武汉市地铁职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其膳食模式和超重/肥胖之间有相关性。有必要加强指导该群体优化膳食模式,以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2025年11期 v.41 1112-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哲;韩志超;姚玉涛;王金良;孙喆;李宵;刘寒贝;刘纪豪;颜伟;
目的 描述山东省滨州市2018—2023年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征并分析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对人间布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征等数据进行描述,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2018—2023年滨州市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 047例,年均发病率为4.45/10万。发热(76.6%)、关节肌肉痛(76.2%)和乏力(76.1%)是人间布病最常见的症状。农牧民为人间布病主要发病人群,占90.4%;人间布病病例的诊断延迟率为39.8%,年龄(OR=1.009,95%CI:1.001~1.018)和二级及以下医院(OR=1.759,95%CI:1.177~2.628)更容易导致人间布病病例诊断延迟。结论 滨州市人间布病发病率较高,农牧民是高危人群;病例诊断延迟率较高,年龄和就诊机构是人间布病病例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人间布病的诊断及时率。
2025年11期 v.41 1117-1121+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