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云南省拟钉螺与钉螺螺壳形态学指标对比分析

    崔晓;李春英;董毅;杨早改;王洪琼;杜春红;沈美芬;陈春琼;宁斯奇;史欣平;张园园;王云松;宋静;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拟钉螺与钉螺螺壳形态学的相似性进行研究,评估查螺工作中拟钉螺造成的干扰程度,为如何排除该干扰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在选取的每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的螺采集地采集200只拟钉螺,每个点选取30只螺(螺旋数为6~7个)组成螺样本群并作为测量对象,与课题组前期研究的12个“钉螺样本群”进行比对,采用显微成像系统对螺的9个螺壳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利用统计软件SPSS 25.0对数据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洱源县炼铁村拟钉螺样本群壳高最小,为(3.847 3±0.244 2)mm;楚雄市庄甸村拟钉螺样本群壳顶角度最小,为(44.207 7±2.564 0)°。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12个钉螺样本群与6个拟钉螺样本群聚为3类,洱源县炼铁村拟钉螺样本群与12个钉螺样本群聚为1类,楚雄市庄甸村拟钉螺样本群聚为1类,其余4个拟钉螺样本群聚为1类。结论 云南省拟钉螺与钉螺的外壳形态存在相似性,提示需加强血防工作人员鉴别两种螺的培训,提高其辨别钉螺与拟钉螺的能力,以防止拟钉螺对钉螺调查工作的干扰。

    2025年08期 v.41 729-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中国人间布鲁菌病发病率与牛羊存栏数关联研究

    叶淑鸿;袁祥;李瑞山;刘永胜;刘昆;陆振华;邵中军;郭致文;

    目的 分析2007—2019年全国及各省份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率与牛羊存栏数关系,探讨牛羊存栏数作为人间布病疫情分析及预警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全国及各省份2007—2019年布病发病数据及人口数、牛羊存栏数,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其统计关联。结果 2007—2019年全国人间布病发病率与羊总存栏数(r=0.731,P=0.005)、羊人均存栏数(r=0.577,P=0.039)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牛存栏数未发现相关关系。2007—2019年不同年份人间布病发病率与羊存栏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__(羊总存栏数)_=0.410~0.600、r__(羊人均存栏数)_=0.519~0.687,均P<0.05),2016—2019年人间布病发病率与牛人均存栏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9~0.445,P<0.05),其余年份均未发现相关关系。2007—2019年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人间布病发病率和牛羊存栏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560~0.956,均P<0.05);少部分省份两者虽表现为负相关或正相关,但总存栏数和人均存栏数分析结果略有不同;大部分省份两者未发现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存栏数是反映养殖规模的重要指标,羊存栏数和人间布病发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以用于人间布病发病率预测预警分析。

    2025年08期 v.41 735-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河北省2016—202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王立军;屈素格;谢赟;孔凡旭;高伟;师鉴;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河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河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16—2020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整理的信息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使用Spearman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 2016—2020年河北省共报告196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病例12 266例,平均罹患率为2.91%。报告主要以传染病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共188起,占95.9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居前3位的为水痘(77起)、流行性感冒(66起)和流行性腮腺炎(18起)。时间分布呈现5月和12月双高峰的现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学校类型以小学(67.35%)和初中(13.78%)为主。农村地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6.59%)高于城市地区(3.22%)(χ~2=1 281.056,P<0.00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时间与报告时间(r=0.315,P<0.001)、发病例数(r=0.369,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2016—2020年河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传染病,事件发生的学校类型主要为小学和初中,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建议要根据疾病的高发期、重点场所和地区等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2025年08期 v.41 740-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石家庄市某城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怡娴;刘洁茹;刘亚恬;赵静;王子轩;张晓灿;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某城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流行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4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辖区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9~18岁中小学生作为监测对象,开展脊柱侧弯检查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 516名学生,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检出24例,检出率为1.58%,脊柱侧弯Ⅰ度学生占58.33%、脊柱侧弯Ⅱ度学生占33.33%、脊柱侧弯Ⅲ度学生占8.33%。女生脊柱侧弯检出率(2.78%)高于男生(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9,P<0.001)。脊柱侧弯检出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上升,高中(2.61%)>初中(1.72%)>小学(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1,P=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段、营养状况、对坐姿/站姿自我要求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论 建立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定期筛查制度,初高中、低体质量的女生可作为密切关注对象。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开展多方面的综合干预,积极预防脊柱侧弯发生和进展。

    2025年08期 v.41 746-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校医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晨检及传染病防控效果影响分析

    龚巧飞;杨莹钰;杨培喜;王大虎;陈思宇;

    目的 研究2023年广州市黄埔区医学专业校医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晨检上报及传染病防控效果影响,评估医学专业校医在晨检上报及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为全区学校和托幼机构进一步合理配置医学专业校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15家有医学专业校医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设为专业组,75家无医学专业校医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设为非专业组,将两组的学生晨检上报率、及时上报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的零报天数采用独立样本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总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专业组的学生晨检上报率为97.96%、及时上报率为94.84%,均高于非专业组的96.02%和9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87、341.154,均P<0.001);专业组的零报天数(平均23.27d)低于非专业组(平均50.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57,P<0.001);有/无医学专业校医与学校传染病疫情总数呈正相关,有医学专业校医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总数显著降低(B=0.322,P=0.016)。结论 医学专业校医能更高水平地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晨检上报工作,有效地减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数量及学生的发病例数。

    2025年08期 v.41 75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金山区托幼机构和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时空聚集性分析

    王唐;董兆鹏;李淑华;莫平华;赵艺明;宋灿磊;

    目的 了解2016—2021年金山区托幼机构和学校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聚集性疫情时空聚集特征,为辖区HFMD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金山区托幼机构和学校HFMD聚集性疫情调查资料,采用ArcGIS 10.4.1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V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金山区托幼机构和学校HFMD聚集性疫情的时空聚集特征。结果 2016—2021年金山区托幼机构和学校共报告HFMD聚集性疫情338起。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通过改变K最邻近法(K-nearest neighbors, KNN)的K值,2019年HFMD聚集性疫情起数均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07~0.21,均P<0.05),其余年份HFMD聚集性疫情起数显示不同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显示有26个高值(high-high, HH)聚类点,9个高低(high-low, HL)聚类点,3个低高(low-high, LH)聚类点,无低值(low-low, LL)聚类点。时空扫描结果共显示6个主聚集区,涉及8个街镇(高新区)的54家单位,主要位于金山区东南部、东北部和枫泾镇;主聚集区聚集时间分布在5—6月和11—12月。结论 2016—2021年金山区托幼机构和学校HFMD聚集性疫情呈聚集分布,HFMD疫情高发单位主要分布在朱泾镇、山阳镇、亭林镇和枫泾镇,仍是今后金山区HFMD疫情防控的重点。

    2025年08期 v.41 75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某部营区鼠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检测研究

    王健;李享大;张晓虹;胡雪倩;宋文静;史孟婧;李青凤;

    目的 通过检测某部营区鼠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情况,分析相关病原体的流行水平,并评估该营区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风险,为该部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2020年鼠样本,提取其脏器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鼠疫耶尔森菌、人埃立克体、巴贝虫、肝毛细线虫、土拉热弗朗西丝菌、炭疽杆菌、布鲁菌、汉坦病毒8种人兽共患病病原体进行检测。结合鼠样本采集的位置信息,比较分析2个年份该营区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传播风险。结果 收集2017年鼠样本80份、2020年29份,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17年鼠样本,1份为人埃立克体阳性,其余均为核酸阴性;2020年鼠样本,2份为鼠疫耶尔森菌阳性,3份为人埃立克体阳性,28份鼠样本为巴贝虫核酸阳性,其余均为核酸阴性。营区B区域、C区域、E区域是采集鼠样本的集中区域,应特别加强B区域内的灭鼠防鼠工作。结论 该部营区不同年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兽共患病传播风险,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营区内鼠密度,引导官兵减少与鼠的接触。

    2025年08期 v.41 760-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23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登革热媒介及病例监测分析

    鲍建忠;尹秀华;曹成法;董廷荣;王凤明;张志宏;

    目的 了解2023年楚雄彝族自治州(简称楚雄州)各市县伊蚊种群密度和分布规律,分析登革热病例特征,为登革热传播风险评估和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在7—9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法监测伊蚊幼虫和蛹并进行羽化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收集整理登革热病例信息,通过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籍贯病例发病至就诊间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楚雄州整体BI=0.40,蚊虫幼虫和蛹经羽化鉴定均为白纹伊蚊;除南华县、元谋县、禄丰市外,其余市县均未发现伊蚊幼虫,元谋县3个监测乡镇BI均>10.00;登革热病例29个,均为输入性病例,病例集中在7—10月,男女性别比为0.71∶1,病例的平均年龄36.3岁,农民占比最多,为34.5%,病例发病至就诊间隔中位数为3d;不同性别(t=0.80,P=0.43)、年龄(Z=-1.01,P=0.31)、职业(Z=-0.35,P=0.73)、籍贯(Z=-0.09,P=0.93)的登革热病例,发病至就诊的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楚雄州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登革热疫情影响产生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整体看产生本地病例的风险较低;元谋县登革热传播风险较高,应加强蚊虫和病例监测,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清理蚊虫孳生环境。

    2025年08期 v.41 764-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14—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杨立云;许磊;高强;张正;万春雨;唐丽;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对疫情规模、发生时间、场所和病原检测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罹患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2023年共报告160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涉及病例4 276例,平均罹患率为1.41%。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规模以小型为主(130起疫情10~29例流感样病例,81.25%)。2023年报告疫情起数最多(88起,55.00%)。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发生于冬春季,报告疫情罹患率前列的为金湖县(2.13%)、洪泽区(1.67%)和盱眙县(1.50%)。初中及以下学校是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的主要场所(155起,96.88%),报告疫情起数以小学最多,疫情常表现为多年级交叉感染特征。检测病原学标本2 099份,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0.74%。不同年份、县/区、场所、病原类型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3、205.37、18.92、219.92,均P<0.05)。结论 淮安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以冬春季高发,初中及以下学校为疫情主要暴发场所,小学多年级交叉感染为重要特征,流感病毒株呈现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应继续做好流感监测预警,加强学校疫情报告、调查处置力度等方面,以有效控制流感疫情。

    2025年08期 v.41 768-77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用药关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静;王毅;樊静;朱怡静;杜婵娟;黄丽;贾修伟;李伟;刘晓琴;任延飞;

    目的 了解2022年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用药的关注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导艾滋病防治措施制定。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MSM HIV PrEP用药关注问题等横断面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 PrEP用药关注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974份,HIV PrEP使用率为7.3%,HIV PrEP用药关注问题为效果67.4%、副作用54.3%和费用38.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性恋及其他性取向、社区朋友数>10、性感觉寻求高水平、接受过同伴教育、社区朋友对HIV PrEP态度为支持、性角色被插入方和插入方、寻找性伴主要方式为互联网、近6个月多性伴者更多关注效果(OR=1.931、1.434、1.850、4.279、3.458、2.585、1.605、2.045、1.426,P<0.05),性取向双性恋及其他、害怕感染HIV、接受过同伴教育、社区朋友对HIV PrEP态度为支持、寻找性伴主要方式为互联网、高频率肛交者更多关注副作用(OR=2.438、2.749、2.174、5.975、2.294、1.543,P<0.05),接受过同伴教育、社区朋友对HIV PrEP态度为支持、性角色被插入方、高频率肛交者更多关注费用(OR=2.758、1.677、1.472、1.490,P<0.05)。结论 绵阳市MSM HIV PrEP使用率不高,其关注问题主要为效果、副作用和费用,HIV PrEP用药关注问题受社会人口学特征、风险认识和性行为等影响,要针对性开展MSM HIV PrEP推广宣传。

    2025年08期 v.41 772-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COX1和ITS-2基因的市售猫犬的肝吸虫感染调查分析

    黄玉碧;蒋智华;唐雯茜;韦尧宝;吕国丽;胡莉萍;方钟燎;

    目的 探索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猫犬感染的肝吸虫虫种及其遗传进化特征,进一步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肝吸虫分子流行情况,为肝吸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方位收集猫、犬的肝脏,收集肝吸虫成虫样本,提取成虫DNA,PCR扩增COX1基因和ITS-2基因并测序。采用BioEdit测序结果进行分析,与GenBanK数据库基因比对,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基于COX1和ITS-2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 不同县市共收集44份狗肝样本,55份猫肝样本,狗肝未发现肝吸虫感染,猫肝肝吸虫成虫感染率为23.6%。COX1和ITS-2基因的PCR扩增产物长度分别约为328bp和366bp。基于COX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这些序列均与华支睾吸虫聚为一支,基于COX1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其与越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ITS-2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越南分离株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猫间所流行的肝吸虫虫种为华支睾吸虫,在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低的地区也有华支睾吸虫感染,其基因序列主要与越南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

    2025年08期 v.41 778-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贺州市2021—2023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陈义海;曾梓;李建标;蓝光华;王汝艳;黎芝;罗城;郭俊阳;

    目的 通过分析贺州市2021—2023年吸毒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贺州市2021—2023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对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和血清学监测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贺州市2021—2023年吸毒人群以男性、30~<50岁、在婚、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本省户籍、汉族为主,平均年龄(40.07±10.09)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2.34%。传统毒品使用比例呈下降趋势(χ~2=11.56,P=0.003),新型毒品使用比例呈上升趋势(χ~2=20.09,P<0.001)。最近1年有商业性性行为的占22.10%,最近1年商业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69.31%。627名吸毒者,HIV抗体阳性率为6.54%,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80%,HCV抗体阳性率为45.45%,HCV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4.38,P<0.001)。结论 贺州市2021—2023年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毒品滥用由传统毒品向新型毒品转变,商业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需继续采取有效宣传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2025年08期 v.41 784-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福州市酒吧/浴池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相关特征差异分析

    王晓娜;张宏;陈剑惠;林春仲;何鼎盛;许绍溢;

    目的 针对福州市酒吧/浴池男男性行为者(MSM)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开展研究,为场所MSM艾滋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2016—2021年在福州市城区MSM活动的酒吧/浴池,调查年龄≥18岁、最近6个月曾与男性发生过插入式口交/肛交行为的MS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人口学、行为学特征、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目标MSM 4 603名,酒吧MSM占40.63%,浴池MSM占59.37%。酒吧MSM与浴池MSM相比,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本地居住时间、自认为的性取向、寻找男性性伴方式、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最近6个月发生商业性同性性行为、最近6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吸毒、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干预和知晓艾滋病知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9.722、293.912、411.950、28.066、53.529、304.300、16.683、7.840、92.677、15.842、48.095、36.59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岁、最近一年曾患性病是酒吧MSM HIV感染的影响因素。≥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本地居住时间0~<1年、最近6个月肛交从未使用安全套、最近一年曾患性病、最近一年未接受艾滋病干预、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是浴池MSM 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福州市酒吧和浴池HIV感染率保持低流行,应分别重点关注年轻未婚MSM和中老年在婚/同居MSM,开展以安全套使用和性病规范诊疗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2025年08期 v.41 789-794+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渝北区狂犬病首次暴露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处置分析

    肖玉春;谭斌;郝永东;喻林玲;

    目的 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重庆市渝北区狂犬病首次暴露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处置情况,为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渝北区16 225例狂犬病首次暴露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率及占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狂犬病首次暴露病例年龄集中在18~<35岁(35.24%),暴露动物主要为猫(53.31%),暴露部位主要为四肢(92.65%),暴露伤口主要为Ⅲ级(70.90%),Ⅲ级暴露者中仅16.48%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暴露时间呈波动分布。96.63%的病例在狂犬病暴露后24h内就诊,不同暴露分级病例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08,P=0.627)。就诊前自行处理伤口的病例占86.07%,就诊后接受专业伤口处置的病例占50.05%,采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5针法”的病例占74.00%,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0.64%,不同狂犬病暴露分级病例在就诊前伤口处理、就诊后伤口处置、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选择、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33、P<0.001,χ~2=11.656、P=0.002,χ~2=356.753、P<0.001,χ~2=34.776、P<0.001)。结论 狂犬病暴露病例就诊及时率、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较低,应加强犬伤门诊专科建设,多渠道提高暴露者依从性。

    2025年08期 v.41 795-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不同模型对青海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预测与比较分析

    郭子哲;阿克忠;郝增平;关炳菊;丁睿尧;徐瑾;杜星星;

    目的 比较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指数平滑(exponential smoothing, ETS)模型、神经网络自回归(neural network auto regression, NNAR)模型和TBATS(trigonometric seasonality, Box-Cox transformation, ARMA errors, trend and seasonal components)模型4种时间序列模型在青海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发病预测效果,为流腮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5—2018年青海省流腮月报告发病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建立4种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2019年青海省流腮发病例数,通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比较不同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通过Ljung-Box Q检验对最优模型残差进行白噪声检验,检验模型的显著性。结果 ARIMA最优模型为ARIMA(2,1,3)(0,0,1)_(12),ETS最优模型为ETS(M,N,M),NNAR最优模型为NNAR(5,1,4)_(12),TBATS最优模型为TBATS(0,{0,0},-,{<12,4>})。以准确度指标MAPE作为最优模型选择方法,青海省流腮发病率预测最优模型为ETS模型,ETS模型拟合的2005—2018年流腮发病例数RMSE、MAE、MAPE分别为47.857、33.242、31.141%;ETS模型预测的2019年流腮发病例数RMSE、MAE、MAPE分别为181.066、122.688、28.200%。结论 ETS(M,N,M)模型对2019年青海省流腮发病预测结果较好,可用于青海省流腮发病趋势的短期预测,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8期 v.41 800-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铜陵地区2021—2023年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张亚;李明群;崔小玲;林建;崔红娟;黄义泽;

    目的 分析铜陵地区2021—2023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监测数据,掌握铜陵地区ILI流行规律,为本地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铜陵地区2021—2023年监测流感数据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21年9月—2023年8月共报告ILI 44 462例,ILI%为8.28%;ILI主要以0~<15岁儿童为主,占54.21%。流感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3月、6—8月,不同季节IL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947.43,P<0.001)。采集ILI咽拭子标本5 828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1 514份,阳性率为25.98%,流感病毒A(H3N2)型占比最高,为48.75%,其次为A(H1N1)型占27.15%,B(Victoria)系占24.11%。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ILI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5.016、174.274,均P<0.001)。男性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27.73%)高于女性(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2,P=0.002)。结论 铜陵地区2021—2023年流感以A型和B型交替流行,以每年的冬春季和夏季高发。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为流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和规范流感监测工作,提高人群流感疫苗接种意识。

    2025年08期 v.41 806-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综述

  • 阴虱研究进展

    贺盼;向阳红;谭国静;余维;邹璨;张已;邓安春;

    阴虱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性极大的专性寄生性吸血昆虫,干扰人类生活,危害人类健康,传播人类疫病。随着交通、旅游和劳务输出的兴起,阴虱泛滥的风险性逐步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为防止阴虱的传播和蔓延,保障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本文总结了目前阴虱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与分类、生活史与习性、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治。未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明确阴虱的发生规律,积极开展阴虱防控知识的教育普及。

    2025年08期 v.41 8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泰勒虫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李淼;杨兴;罗智;杜超博;江佳富;孙毅;杜春红;

    泰勒虫属于泰勒科(Theileriidae)、泰勒属(Theileria)的蜱传性血液原虫。泰勒虫病是由泰勒虫寄生于动物(主要为牛、羊等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一种血液原虫病。泰勒虫病由二宿主或三宿主蜱专性传播。泰勒虫病以发热、贫血、黄疸或淋巴结肿大为常见的病症表现,春、秋季多发,季节性特征显著。对动物致病的泰勒虫种类较多,近年不断有新的虫种被发现和报道,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威胁。本文就泰勒虫虫种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旨在为有效控制泰勒虫病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8期 v.41 815-819+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调查研究

  • 武汉市东西湖区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信行水平调查

    杨莹;郭慧;刘求;段潇侠;吴丽群;陈晓敏;吴太平;刘小丽;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and practice, KAP)水平,为制定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东西湖区所有综合性医院的593名登革热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线上调查。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合格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得分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东西湖区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5.36%、态度积极率为57.50%、行为持有率为68.47%,KAP合格率为8.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登革热KAP得分合格率更高(OR=3.569,95%CI:1.377~9.250,P=0.009)。结论 武汉市东西湖区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信行现状不理想,职称是影响登革热防治KAP水平的主要因素,建议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职称的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提升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水平,改善其登革热防治KAP。

    2025年08期 v.41 820-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疾病控制与临床

  • 2019—2023年西安市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

    刘小娜;张慧芳;马晓霞;王雅;刘洋;付思佳;

    目的 探究2019—2023年西安市早期乳腺癌患者病原菌感染及其分布特征与耐药性,确定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的临床防控以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筛选西安市2019—2023年肿瘤科的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1 000例展开调查分析,统计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发生率,描述性分析病原菌感染部位、构成比及耐药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例数共90例,感染率为9.00%,呼吸道、手术切口病原菌感染率较高,年龄≥60岁(13.28%)、合并基础疾病(13.57%)、BMI≥25kg/m~2(11.11%)、未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12.36%)、手术时间≥120min(11.63%)、引流置管时间≥10d(11.96%)的病原菌感染率明显更高,均是术后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χ~2=3.135、4.887、2.879、2.186、4.136、5.354,均P<0.05);革兰阴性菌是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率较高,年龄、BMI等因素均会影响其发生风险,呼吸道与手术切口是易感部位,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类型,患者应选择亚胺培南、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作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感染治疗药物。

    2025年08期 v.41 826-829+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检验技术

  • A型流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与验证

    杨海玉;朱伯林;许佳;胡道来;杭佳;张小梅;

    目的 建立适用A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方法,为基层实验室和口岸流感快速诊断提供A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方法 对A型流感病毒用在线软件设计并筛选出一套环介导特异性引物,采用RT-LAMP技术对A型流感病毒核酸进行恒温扩增,并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对特异性、灵敏度和试剂稳定性进行验证。用于研究的呼吸道咽拭子样本收集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的泰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和泰州海关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点,共60份。结果 RT-LAMP方法能检测出A型流感病毒H1、H3、H5等亚型,其最低检测限度为50copies/ml,而对其他病毒如人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肠道病毒等均无扩增反应。临床验证中,扩增反应只需要35min就能判读结果。采用该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比对检测60份临床样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符合率为91.18%,阴性符合率为96.15%,总体符合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1)。结论 A型流感病毒RT-LAMP检测方法,不仅快速特异、敏感性强,而且简便价廉,适于基层实验室和口岸使用。

    2025年08期 v.41 830-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