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启山;王圣建;魏俊杨;孙硕硕;蔡霞;姜玉新;
目的 了解淮南市某医院孕妇血清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抗体阳性率及其与动物接触史、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淮南市孕妇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淮南市某医院做产前检查的63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孕妇血清刚地弓形虫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刚地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用PCR法检测刚地弓形虫GRA6基因,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感染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刚地弓形虫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2.66%和1.10%。有动物密切接触史的孕妇刚地弓形虫IgG和IgM阳性率均高于无动物密切接触史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7,P<0.001;χ~2=10.566,P=0.001)。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孕妇刚地弓形虫IgG和IgM阳性率高于无不良饮食习惯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3,P<0.001;χ~2=3.933,P=0.047)。刚地弓形虫抗体阳性样本经PCR法检测刚地弓形虫GRA6基因,检出3例GRA6基因阳性,且均为刚地弓形虫IgM阳性孕妇。结论 淮南市某医院孕妇刚地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其感染因素与动物密切接触、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女性在孕前、孕期应进行刚地弓形虫病原学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年09期 v.41 833-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川;徐佳青;陈果;林宇飞;罗成瑞;罗赟;
目的 了解绵阳市麻疹和风疹疾病的流行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策略。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绵阳市2015—2023年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进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检测,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 218例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和风疹IgM阳性率分别为9.52%和3.78%,不同年份麻疹和风疹I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7、57.632,均P<0.001)。麻疹IgM阳性病例集中在2岁以下和≥18岁年龄组,风疹IgM阳性病例在1岁以下和6岁及以上年龄组构成比较大,不同年龄组麻疹和风疹IgM阳性病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02、58.850,均P<0.001)。麻疹IgM阳性病例集中在春夏季节,6月达到高峰,不同月份麻疹IgM阳性病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66,P=0.004)。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和风疹I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27.954,P=0.039、<0.001)。结论 2岁以下儿童是麻疹的主要易感群体,1岁以下儿童和6岁及以上人群是风疹的主要易感群体。在提升疫苗接种率的同时,需重点做好成人疫苗补种工作,特别是在春夏季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确保疫苗接种覆盖。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公众的麻疹、风疹等呼吸道疾病知识的培训与健康科普宣传,提高疾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2025年09期 v.41 837-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罗燕芳;肖苏妹;袁惠惠;黄晓萍;单忍湖;李志荣;
目的 通过探讨肥胖相关指标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体质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身体形态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筛查糖尿病的能力,找出更适用于早期筛查糖尿病的指标。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2023年参加东莞市健康体检的25 911名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分析WC、BMI、WHtR、ABSI和BRI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计算以上指标对糖尿病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和95%CI。结果 WC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最强(r=0.098,P<0.001)。在筛查糖尿病中,无论总人群还是男女性,WC筛查糖尿病的能力均最强(总人群:AUC=0.580,P<0.001,最佳截断值为89.60cm;男性:AUC=0.565,P<0.001,最佳截断值为89.60cm;女性:AUC=0.587,P<0.001,最佳截断值为84.45cm)。将指标两两联合后,WC+WHtR筛查总人群糖尿病的能力最强(AUC=0.584,P<0.001)。结论 ABSI和BRI没有显示出较好的预测糖尿病的能力,不建议使用。在今后的糖尿病筛查工作中可以考虑将WC和WHtR联合使用,以提高预测糖尿病的能力。
2025年09期 v.41 84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罗士欢;王俊杰;聂颖;孔令伟;马丽华;卢云涛;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高校社区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P感染患病风险的相关性,为预防HP感染做好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参加2023年4—6月北京某交通大学医院健康体检的4 338例教职工及家属的体检数据,依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的测定结果超基准(delta over baseline, DOB)值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代谢指标水平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HP感染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北京市某高校社区人群HP感染率为22.20%,男性HP感染率高于女性(χ~2=19.001,P<0.001)。HP感染组的腰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尿酸、空腹血糖均高于非HP感染组,HP感染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甲状腺素均低于非HP感染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OR=0.607,95%CI:0.443~0.831)和游离甲状腺素<10pmol/L(OR=0.930,95%CI:0.890~0.972)为体检人员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某高校社区人群HP感染率需引起重视,且与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游离甲状腺素<10pmol/L为体检人员HP感染的影响因素。建议尽早控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并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游离甲状腺素<10pmol/L的患者中筛查HP。
2025年09期 v.41 848-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冯岩;阳冬;莫靖林;付小凤;潘晓雯;汤杰;石武祥;周玲米;
目的 分析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对HIV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的知晓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应答者驱动抽样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招募桂林市符合条件的MSM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rEP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MSM对PrEP的知晓率为36.99%。不同婚姻状况(χ~2=10.857,P=0.001)、文化程度(χ~2=17.248,P<0.001)、家庭成员(χ~2=4.820,P=0.028)、个人税前月收入(χ~2=4.814,P=0.028)、认识男同数量(χ~2=9.583,P=0.002)、是否患过性病(χ~2=5.686,P=0.017)和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咨询与检测(χ~2=8.021,P=0.005)的MSM对PrEP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婚姻史(OR=2.534,95%CI:1.128~5.693,P=0.024)是MSM知晓PrEP的阻碍因素;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431,95%CI:0.224~0.828,P=0.012)、认识男同数量>10人(OR=0.492,95%CI:0.262~0.926,P=0.028)、患过性病(OR=0.067,95%CI:0.005~0.826,P=0.035)和接受过艾滋病咨询与检测(OR=0.350,95%CI:0.150~0.819,P=0.015)是MSM知晓PrEP的促进因素。结论 桂林市MSM对PrEP的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应将PrEP健康教育与现有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提高MSM的PrEP知晓率,以降低HIV在MSM中的扩散和蔓延。
2025年09期 v.41 853-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韶华;金萍;斯嘉丽;江晓;叶艳华;程婷婷;徐鹭;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公共场所总体卫生现状,分析重点场所微生物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情况,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 18204—2013),于2021—2023年对南京市6类144家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公共用品用具、公共用水等样本进行健康危害因素微生物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021—2023年共检测样本2 600份,合格2 510份,总合格率为96.5%,2022年合格率最高(97.9%),2023年合格率最低(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7,P<0.05)。室内空气样本菌落总数合格率以候车室最高,为100.0%,宾馆(酒店)最低,为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7,P=0.336);公共用品用具样本菌落总数平均合格率为97.8%,除宾馆(酒店)电梯按钮与商场(超市)收银台外其余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样本中均未检出大肠菌群,所有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样本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沐浴场所拖鞋真菌总数合格率较低,为68.4%;沐浴场所淋浴水和宾馆(酒店)冷却水样本中均检出嗜肺军团菌,合格率分别为93.0%和88.9%。结论 沐浴场所和商场(超市)卫生检测合格率较低,公共用水存在嗜肺军团菌污染,应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
2025年09期 v.41 858-861+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红兵;付海龙;高娟;张嘉莉;校雨雨;周保秀;
目的 通过分析陕西省宝鸡市2016—2020年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简称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其5ml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CV抗体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分别进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共监测吸毒者2 000人,平均年龄(43.28±9.02)岁,吸毒者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占54.15%,在婚及同居吸毒者占42.40%,传统及混合使用毒品的吸毒者占86.65%,有注射吸毒史者占42.20%。2016—2020年宝鸡市吸毒人群HCV抗体总阳性率为46.90%,各年份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00%、39.75%、50.25%、52.75%、43.75%。年龄(χ~2=39.95,P<0.001)、毒品种类(χ~2=69.09,P<0.001)和注射吸毒史(χ~2=291.43,P<0.001)为HCV感染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5~<45岁、45~<55岁和≥55岁年龄组、传统及混合使用毒品和注射吸毒是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45岁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的风险是<45岁注射吸毒者的1.10倍。结论 宝鸡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的比例较高,各部门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综合干预,重点做好注射吸毒者的宣传教育和抗病毒治疗工作,避免HCV向普通人群传播。
2025年09期 v.41 862-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孙珊珊;陈曙光;王智庆;王花;李海清;李宏岩;
目的 分析2004—2023年阳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规律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查询2004—2023年阳泉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职业性与非职业性一氧碳中毒病死率、食物中毒与化学性中毒的病死率以及乙类、丙类和其他类传染病病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阳泉市2004—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4 161起,报告发病8 249例,罹患率为7.82%,死亡164例,病死率为1.99%。2004—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8.56%,P=0.01],2019—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呈下降趋势(APC=-15.82%,P=0.56),2004—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死率基本平稳(APC=-5.75%,P=0.0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类型占比和死亡病例占比方面,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占比及其死亡病例占比均最高,分别为96.06%和82.32%。其次为传染病事件,占比分别为3.27%和7.93%,学校是突发传染病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水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病种。结论 阳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聚焦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治、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重点防范手足口病和水痘疫情,通过完善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提升防控能力。
2025年09期 v.41 867-872+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锦铭;王小娜;李心意;高敏国;缪国忠;诸芸;
目的 了解无锡市校园周边不同种类市售零食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和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零食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3年9月从无锡市9所中小学周边采集现制饮料、调味面制品、非发酵豆制品样品108份,参照相应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测和安全性评价,运用SPSS 2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市售零食食品添加剂总体检出率为50.93%,着色剂检出率为5.56%,防腐剂检出率为30.56%,甜味剂检出率为18.52%,食品添加剂检测合格率为100.00%。现制饮料、调味面制品和非发酵豆制品中防腐剂、甜味剂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22、73.636,均P<0.001)。非发酵豆制品的山梨酸检出率高于现制饮料(χ~2=21.358,P<0.001);非发酵豆制品与现制饮料的山梨酸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79,P<0.001)。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叠加使用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规定。市售零食微生物总体检出率为51.85%,菌落总数总体检出率为45.37%,霉菌总体检出率为6.48%。市售零食微生物污染检测合格率为100.00%。现制饮料中的菌落总数检出率高于调味面制品(χ~2=47.758,P<0.001)。结论 虽然无锡市校园周边不同种类市售零食的安全性和食品质量总体良好,但食品添加剂使用和微生物污染普遍存在。
2025年09期 v.41 873-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南;蒋卓澄;肖厚安;刘继锋;李倩;于立芬;李思瑶;王春娟;
目的 了解西安市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后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控的公共卫生决策和疫苗接种程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对2022年在西安市犬伤门诊规范处置的1 089例狂犬病暴露病例进行狂犬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 RVNA)滴度检测。对收集的RVNA滴度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使用t检验和F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狂犬病暴露病例中RVNA阳性1 081例,阳性率为99.27%。不同性别狂犬病暴露病例RV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432)。不同检测时间节点狂犬病暴露病例RVNA滴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1,P=0.036)。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后14d组中,不同年龄组狂犬病暴露病例RVNA滴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0,P=0.008);接种不同细胞基质疫苗的狂犬病暴露病例,二倍体组RVNA滴度均值高于非洲绿猴肾细胞(verda reno, Vero)组(t=2.002,P=0.046)。狂犬病首次暴露与二次暴露病例RVNA滴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09)。使用“5针法”(Essen法)和“2-1-1”程序(Zagreb法)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狂犬病暴露病例RVNA滴度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6,P=0.109)。结论 RVNA检测时间、狂犬病暴露病例年龄、接种疫苗的细胞基质、Ⅲ级暴露病例是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是否再次暴露等因素均会影响RVNA水平。建议50岁以上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规范处置后14d进行RFFIT,以确定体内RVNA水平是否达到保护水平。
2025年09期 v.41 879-883+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小毅;章施静;朱平;夏宏丽;刘凯;袁天泽;马平;庄勋;
目的 分析2015—2023年南通市新报告≥50岁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的精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3年南通市新报告≥50岁的HIV/AIDS病例资料,对病例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占比的各年份变化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 2015—2023年南通市累计报告≥50岁HIV/AIDS病例1 797例,占同期HIV/AIDS病例报告总数的44.14%,≥50岁HIV/AIDS病例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62.583,P<0.001)。≥50岁HIV/AIDS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94∶1。HIV/AIDS病例年龄集中在50~<60岁,占55.20%;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42.85%;职业以农民/民工为主,占57.93%;婚姻状况以已婚或有配偶为主,占74.57%;样本来源主要为检测咨询和其他就诊者检测,占77.13%。感染途径中经异性性传播的≥50岁HIV/AIDS病例占59.21%,经同性性传播的≥50岁HIV/AIDS病例占40.79%。≥50岁HIV/AIDS男性病例中经同性性传播的占54.51%,经异性性传播的占45.26%。结论 2015—2023年南通市报告的≥50岁HIV/AIDS病例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50岁HIV/AIDS病例以男性为主,应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防控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疫情进一步传播蔓延。
2025年09期 v.41 884-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蕾洁;董姣姣;李婷;韩花敏;王丹;孙泽雨;
目的 了解西安市莲湖区托幼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防控和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 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 71疫苗”)知识的知晓情况、EV 71疫苗接种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续靶向宣教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23年5月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6所幼儿园的3~5岁儿童家长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托幼儿童家长对HFMD防控和EV 71疫苗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4.61%,对HFMD防控和EV 71疫苗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58.62%和62.05%。年龄≥50岁(OR=2.380,95%CI:1.518~3.732)、文化程度是高中/中专(OR=1.495,95%CI:1.035~2.159)或大专/本科及以上(OR=2.394,95%CI:1.648~3.478)、幼儿有HFMD感染史(OR=1.566,95%CI:1.082~2.266)、幼儿有EV 71疫苗免疫史(OR=2.973,95%CI:2.481~3.563)的家长对HFMD防控和EV 71疫苗知识的知晓率更高。77.26%的家长愿意给幼儿接种EV 71疫苗,幼儿是独生子女(OR=1.844,95%CI:1.494~2.276)、幼儿年龄为3岁(OR=2.551,95%CI:1.763~3.690)或4岁(OR=1.556,95%CI:1.247~1.941)、知晓HFMD和EV 71疫苗(OR=2.374,95%CI:1.921~2.935)的家长对EV 71疫苗有更高的接种意愿。结论 西安市莲湖区托幼儿童家长对HFMD防控和EV 71疫苗知识的知晓率、EV 71疫苗接种意愿均较低,今后应以学校和接种门诊为依托,针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50岁的家长开展以HFMD预防措施和EV 71疫苗接种效果为主的宣教工作,以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2025年09期 v.41 889-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园园;邵光勇;魏衍刚;牛建新;赵海洲;姚亚丽;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菏泽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菏泽市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菏泽市抽取35~75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SPSS 20.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农村居民共15 026人被纳入研究,高血压患病率为55.64%,标化后患病率为41.9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57.74%,高于女性的54.26%(χ~2=17.662,P<0.001);年龄增长、饮酒、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OR=1.769、1.588、1.198、1.635、1.680、1.903、1.669,P<0.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42%、42.24%和11.77%。高血压的知晓程度、治疗程度和控制程度,在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者中均较高(OR_(糖尿病)=1.587、1.741、1.325,OR_(血脂异常)=1.615、1.716、1.291,均P<0.05),在中心性肥胖者中均较低(OR=0.848、0.846、0.817,均P<0.05)。结论 菏泽市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需要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需提高,应重点干预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继续加强高血压的防控工作。
2025年09期 v.41 895-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言凤;肖永华;黄常刚;王胜;革丽亚;李静娜;
目的 分析直接经口摄入的肉脯、袋装即食鱼、卤鹌鹑蛋等动物性即食食品及生鲜鹌鹑蛋中抗菌药含量,初步了解生、熟食品中抗菌药的转化规律,为评估其健康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2023年随机抽取武汉市市售动物性即食食品样品220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含量,并通过SPSS 25.0软件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抗菌药检出率差异。结果 动物性即食食品中抗菌药总体检出率为38.64%。检出指标方面,恩诺沙星检出率为30.45%、环丙沙星检出率为11.36%、强力霉素检出率为7.73%、氧氟沙星检出率为5.00%、土霉素检出率为2.27%。食品类别方面,肉脯中抗菌药检出率最高,为60.00%,袋装即食鱼次之,为42.82%,鹌鹑蛋最低,为26.36%;鹌鹑蛋中抗菌药超标率最高,为23.64%。生鲜鹌鹑蛋和卤鹌鹑蛋中四环素类抗菌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这提示烹饪加工虽然能有效降低动物性即食食品中四环素类抗菌药残留,但可能不会有效减少某些喹诺酮类抗菌药残留。结论 武汉市动物性即食食品中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残留情况不容乐观,应从源头加强动物饲料药物规范使用的监管,持续开展动物性即食食品中相关抗菌药残留的监测及转化规律研究。
2025年09期 v.41 917-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鑫;张丽丽;王海龙;王泽玮;赵思佳;郭晨;刘艳飞;刘波;
目的 了解河北省居民抑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河北省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居民不同抑郁程度的现状,不同抑郁程度的单因素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河北省居民不同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居民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4.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科(OR=1.329,95%CI:1.111~1.590)、本科及以上(OR=1.270,95%CI:1.075~1.499)、中强度运动(OR=1.233,95%CI:1.041~1.461)、患有慢性病(OR=1.477,95%CI:1.222~1.785)、失眠(OR=8.484,95%CI:7.268~9.904)的居民发生轻度抑郁的风险较高;饮酒(OR=1.336,95%CI:1.020~1.750)、高强度运动(OR=3.103,95%CI:1.308~7.364)、患有慢性病(OR=1.961,95%CI:1.473~2.611)、失眠(OR=25.871,95%CI:20.221~33.099)的居民发生中度抑郁的风险较高;饮酒(OR=1.424,95%CI:1.079~1.881)、患有慢性病(OR=2.040,95%CI:1.518~2.741)、失眠(OR=19.045,95%CI:14.832~24.456)的居民发生重度抑郁的风险较高。结论 河北省居民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关注患慢性病者和失眠者的心理健康,对其适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09期 v.41 922-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冯晶晶;黄蓉;李娜;杨雨利;宋天姣;杨永胜;王丽丽;李顺利;王中雷;
目的 了解沧州市预防接种人员对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禁忌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其接种禁忌认知的有效方法,提高接种服务的可及性。方法 2024年1月利用调查问卷对沧州市16个县(市、区)的预防接种人员开展匿名调查,采用t检验、F检验、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39%。预防接种人员对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禁忌的知晓率为69.04%±15.7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专业、工作岗位和培训次数的预防接种人员对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禁忌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1、4.80、7.42、4.95、17.52、5.11、71.70,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副高及以上职称(B=6.903,t=2.25,P=0.025)、临床专业(B=5.968,t=4.51,P<0.001)和培训次数为2、3和≥4次的预防接种人员对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禁忌的知晓率较高(B=3.787、9.190、17.923,t=2.23、5.04、10.19,P<0.05)。大专学历预防接种人员对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禁忌的知晓率较低(B=-5.452,t=-2.43,P=0.015)。99.06%的预防接种人员表示愿意参加对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禁忌相关专业培训。结论 沧州市预防接种人员对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禁忌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合理增加相关专业培训,积极探索设立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门诊以及开展多学科会诊等措施提升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预防接种服务。
2025年09期 v.41 928-933+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