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宪钦,邢敬平,闫力健,张志信
<正> 囊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十六世纪首先在人体报道,该人死于意外横祸偶然发现本病。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对本病有所认识。德国研究工作者证实人及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幼虫引起的,此后该病报导陆续增多。现认为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流
1995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汪斌和,徐洲鹏,张金野,江东
本文首次报道了国内在同一时间和场所进行综合除四害(灭蚊、灭蝇、灭蟑螂、灭老鼠)。通过40天现场观察,灭鼠率为92.59%,灭蟑螂率为90.80%,灭苍蝇率90.63%,灭成蚊率为72.86%。从而有效地控制四害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作者认为,四害防制措施中,环境防制应放在首位。
1995年01期 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爱华
<正> 淡色库蚊是我市区常见蚊种中的优势种,它不仅骚扰人们休息,重要的是传播疾病。浙江省医科院于1978年和1983年曾对本市几种常用的化学杀虫剂、微生物制剂做过测定,结果表明对化学杀虫剂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二二三较上海昆虫所保存的敏感品系”高22倍。
1995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学荣,陈芸,黎燕春,谢大刚,窦丰满,王大林,李毅,雷文利
<正> 爱克宁(ICON),化学名称为三氟氯氰菊酯,是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新开发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为了解该药的杀虫性和药效,我们于1993年7月22日至10月27日在崇庆县菽香酿造厂进行了爱克宁10%可湿性粉剂对蚊蝇的滞留喷洒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95年01期 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正扬
3.75/万立克命毒饵在实验室对R.norvegicus的毒性结果表明:(1)LD_(100)为29.02mg/kg。(2)随着鼠体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对药物感受度亦增高。(3)鼠体重与进食立克命剂量呈高度负相关(r=-0.9446.p<0.01)。(4)对照组鼠日均每只进食量为体重的16.9%。(5)实验鼠死亡天数与大面积灭鼠死亡天数一致。(6)猫任意取食实验鼠,无第二次中毒症状出现。
1995年01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培盛,朱少凡,黄佳亮
用0.05%杀鼠灵对广州市小家鼠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鼠30只(各半),死亡28只,存活2只,其毒杀率和抗性率分别为93.33%和6.67%。提示鼠有抗性存在,但未出现种群抗性。说明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在本地区仍可继续使用。
1995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凤梅,胡玉祥,刘湘萍,王仲磊
<正> 目前应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制卫生害虫,仍是一种重要措施之一,该类杀虫剂品种多,应用广泛,近年来各地均有不同程度抗药性报道。杀螟松是有机磷类杀虫剂,杀虫高效、广谱,对人畜毒性低,也用于防制卫生害虫。为克服抗性,提高灭蚊效果,降低成本,于1992年在实验室,选用溴氰菊酯、氯菊酯与杀螟松相互混配对淡色库蚊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995年0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福根,崔生发,赵勇,金康荣,司前,梁龙飞
本文报道于1990年11月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在城市居民区内环境和饮食行业,以每毫升20000鼠单位进行现场灭鼠试验,灭效分别为94.5%和100%,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1995年01期 1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守群,段伟,于澎,乔敏,尹广源
本文采用玻璃柜毒力测试法从柜顶部、底部及顶部加底部吹气三种不同方式施药,比较观察杀虫气雾剂对淡色库蚊,家蝇成虫平均KT_(50)和24小时杀死率。结果,平均KT_(50)以底部施药最短,顶部最长。顶部施药加底部吹气方式介于两者之间,24小时杀死率一致。
1995年01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广平,徐之明,黄清臻,李胜文,王明义,崔安义
为了防止或延缓害虫抗性的发生,我们研制成功了一种复配杀虫剂——快杀净乳油,经室内对家蝇药效测定LD_(50)=0.0029μg/,共毒系数为189,增效倍数9.7,KT_(50)=4.0829分;对棉铃虫药效测定LD_(50)=0.0027μg/头,共毒系数357.8,增效倍数5.7;对棉蚜虫药效测定LC_(50)=0.0086%,共毒系数271.2,增效倍数3.2。田间药效试验,用于防治棉铃虫使用浓度1500—2000倍,施药7天后防效达85%以上,防治棉蚜虫使用浓度2500—3000倍。施药7天后防效达90%以上。
1995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天桃
,张应阔
,钱万红
,张正
本文介绍了炔戊菊酯(Vaporthrin)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开发与应用状况,并对合成路线作了简要介绍,同时报道了该产品的毒性、使用剂型及其发展前景。
1995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辛志玲,邹钦
本文报道了广州铁路职工居住的四个区,室内成蚊季节消长规律及特点,分析表明白蚊伊蚊对登革热发病有直接的相关影响,而库蚊的消长变化与登革热的发病无关。广州地区室内成蚊以库蚊为优势种,伊蚊相对较少。做好蚊情监测,进行统一的灭蚊行动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整治环境铲除蚊虫孳生地、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也是灭蚊除病的重要手段。
1995年0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辛宏业,赵志清,李胜奎
三年来抗性结果:溴氰菊酯对淡色蚊蚊幼的LC_(50)为0.0008—0.0017ppm;氯菊酯为0.0063—0.0191ppm,二者呈上升趋势。而敌敌畏为0.9978—0.1789ppm,呈下降趋势。
1995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孟祥琴,王春杰,郭鸣放,宋建徽
<正> 棉虫敌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尤其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本实验观察一次性灌胃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药剂:棉虫敌25%原液,由石家庄市冀昆消毒技术研究所提供。
1995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克士,张帆,石秀风,赵晓军
为贯彻落实《消毒管理办法》,提高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自一九八五年开始,对我市医疗单位消毒工作加强了监督监测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消毒质量明显提高;常用四种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总合格率已由八五年的66.67%上升到九○年的90.8%,但其中新洁尔灭消毒液各年度的合格率均较低,说明其已不适宜单独做消毒剂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已做到人员固定,正确操作,监测合格率100%。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合格率由64.58%上升到90.83%,其中四所市级医院合格率达100%;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由10.20%上升到50.10%;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合格率达33.99%;空气消毒的总合格率也从39.08%上升到86.4%。今后须进一步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1995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江,赵利明,覃肖军
凤城吸血虻类的调查工作始于1988、1989年,并于1990年报道了凤城虻类为5属30种,近年来(1991、1992)我们又对部分边远地区、根据不同地理景观对虻类的季节发生和种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获标本801只,新增虻类4种,其中瘤虻属的黑尾瘤虻为辽宁省新记录。
1995年01期 40-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光印,王文国,张振民,贺利华,俞宗温,景晓
本文通过泰山区域蝇幼虫生态习性的调查,发现蝇种5科19属30种,另有蝇科一属种未定。蝇幼虫孳生从4月份开始,高峰值一般在6~9月份,12月份消失,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蝇幼虫孳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蝇幼虫的孳生密度在同一环境下有不同的季节消长,同一蝇幼虫的孳生密度在不同的生境中季节消长亦不同。故在除害灭病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理论意义。
1995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边云秀,张淑清,谭秀永,赵德东,荆延春
1990年3—12月份对我市有代表性的三个社区做了蝇类的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0080只,经鉴定为四科二十二属三十六种,主要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家蝇,次为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和斑蹠黑蝇。季节消长呈双峰形,自4月份开始出现,6、8月份形成两次高峰,9月份逐渐下降,12月份和1—3月份无绳类入笼。
1995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璋鸿
<正> 兰坪县紧连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于1986年6月在该县金顶一带猎狗体上检出鼠疫F1抗体1份。为此,我们于1991—1992年在金顶一带作了鼠疫有关动物及蚤类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1995年01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广信,陈安培,黄琴
本文介绍了海口地区港口1986年至1992年船舶鼠情调查,提示港区灭鼠对船舶鼠情的影响及船舶卫生监督及除鼠的必要性。
1995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珍,元秀敏,王学民,曹秀芬,乔晓云,侯海锁
1991年5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了白洋淀蚊虫种类与季节消长调查,共发现蚊虫4属7种。其中淡色库蚊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诱捕总数的43.77%和41.33%,其次为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与中华按的高峰期在8、9月份,9月上旬达高峰,10月中旬基本消失。
1995年0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正美
五种家养动物染蚤为三种282匹;鸡共检12个,有蚤圈8个占66.67%,地面游离蚤调查共放粘蚤纸1323张,有蚤张数52张,染蚤率为3.93%,获蚤72匹,总蚤指数为0.054。家养动物寄生蚤、鸡舍地面游离蚤。
1995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正美,拔文福
<正> 带形囊尾蚴(Cysticercus fasciolaris)是寄生在啮齿类动物肝脏的一种常见的带绦虫幼虫,其成虫为泡尾带绦虫(Taenia taeniae-formis)。有关鼠类感染状况,在我省未见报告,故于1988—1993年在玉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995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土胜
<正> 为掌握长沙市蚊子季节消长和蚊种的分布情况,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一九八八至一九九○年对长沙市市区居民住房进行了成蚊季节消长观测,现将观测结果总结如下。
1995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鸿巧,林宝楚,王克华
<正> 创建无鼠害城区是创建卫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配合温州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我市于1992年下半年开始创建无鼠害城区达标活动。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认真总结以往灭鼠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非地创建灭鼠害达标经验。在大面积灭鼠达标前确定灭鼠范围,制定《温州市创建无鼠害城区技术方案》、编印《灭鼠员培训手册》和《几种灭鼠药政毒原理及中毒急救方法》,进行灭鼠员培训活动,然后展开方案的实施。达标后,及时制订了《巩固措施技术方案》。
1995年01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国美,蒙鹏,韦悦,余韻芳,杜杏仙
本文报告绍兴市城区1992—93年,用奋斗纳喷洒和胃毒剂以及发动群众剥除卵荚等综合性措施的灭蟑效果使灭前黑胸大蠊的侵害率从34—57%,下降到国家“双五”“双二”的标准。
1995年01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进明,毛世玉
用点滴、药膜及喷雾法测定了胺菊酯、氯菊酯、丙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及敌敌畏共6种药剂对蚊蝇、蟑螂的LD50及KT50,并比较了相互的击倒速度及毒力大小。
1995年01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毛森虎
<正> 关于有效地灭鼠仍然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消灭老鼠的方法加以探讨。其重点必须是城市啮齿动物控制的各种方法与“成本—效益”的适当比率。灭鼠需要宜传部门及全社会的帮助,有效地使用目前的杀鼠剂。本人认为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995年01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汉虹,翟松萍
α—三噻吩(Alpha—terthienyl)及甲基—α—三噻吩(Methyl—alpha—terthienyl)存在于多种菊科植物中,这些噻吩类化合物对蚊幼虫具有高度的光活化毒性,应用这些天然的化合物及一种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氰基—α—三噻吩(Cyano—alpha—terthienyl)进行田间试验,可以有效地防治伊蚊(Aedes intrudens Dyar)。施药量折合为10—40克/公顷。相当于其他化学杀虫剂的常用剂量。作为除虫菊素增效剂的胡椒基丁醚(piperonyl butoxide)若混同高效的光活化毒剂一氰基—α—三噻吩一起施用,来防治蚊幼虫,可显著地提高低药量光活化毒剂对蚊幼虫的致死率。 作者已往曾指出,作为植物性天然抗虫剂的这些光活化毒剂对一些植食性昆虫具有防治效果。近来作者对于某些昆虫能取食含有光活化毒剂的植物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些昆虫对光活化毒剂产生抗性的机制,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金叶甲属(Chrysolina spp)的幼虫对光活化毒剂敏感,它们只在黎明取食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金丝桃科(Hyper-ioaceae)。而到白天就隐藏起来。金叶甲属(Chrysolina spp.)的成虫具有遮挡阳光的不透明表皮,因而可免受光活化毒性的作用。尺蠖(Anaitis plagiata)一龄幼虫不取食含有光活化毒剂的植物腺体,其他各龄幼虫能取食整块
1995年01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正> 1994年12月24日上午9时,在金府大酒店召开了来自河北医学院、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市防疫站孟宪钦、崔士英、韩士田、谭众举等14名新编委会议,在会上首先公布了新编委名单后,由杂志社常务社长、总编辑闫丙申同志颁发了聘书。
1995年01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