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建设,郭崇兴
<正> 本文首次报告昭通地区鼠类情况,全区十县一市,经过12年断续的野外工作,整理资料和标本鉴定,鼠类累计为6个科、14个属、23种。现将种类、分布报道如下:
1995年02期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正美,拔文福
经1988—1993年的调查,玉溪地区鼠类体内寄生虫自然感染率为37.80%,查出寄生虫8种,血液内寄生1种(路氏锥虫);肝脏寄生2种(肝毛细线虫、链尾蚴);小肠内寄生5种(长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西里伯瑞列绦虫及未定名线虫2种)。主要鼠种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50.27%和43.08%,成年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未成年鼠,雌、雄鼠间的感染玄无明显差异。
1995年02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佳方,许莉
武进县连续14年中华按蚊消长调查得到:其密度每年以11.47%的速度递减;在总蚊中的构成比每年以8.09%的速度递减;消长曲线与旬平均温度呈直线正相关,r=0.8087(P<0.05),其回归方程为y=19.8549+2.9497x;畜棚内密度显著高于住房,t’=4.4021(p<0.001)
1995年02期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保海,黄锦源,张良应,黄柏芳,许龙善,吴金俊,郑祖杰,何秀华
本项调查以遮荫系数反映了水稻的生长情况,7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遮荫条件最佳阶段,但嗜人按蚊的种群数量却明显下降,说明遮荫条件与按蚊种群密度并不存在密切关系。该阶段气温高、降雨量少,湿度偏低可能是影响当地按蚊密度的主要因素。
1995年02期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士谔,黄红,崔巍,刘立庆,范志涛
<正> 蛲虫病不仅危害儿童健康,也可累及家庭中其他成员,造成互相传播,目前成年女性蛲虫感染情况已有报导,但对不同月份感染消长情况了解不够,因此我们特做了一年的调查。1 调查对象 选自潍坊市潍城区某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者共1301人,年龄在20~60
1995年02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利群,王国良,王丽娟,岳喜昌,张维平,石杲
本文报告了1987~1991年在大兴安岭东南部平原草原、丘陵草原及中低山山谷草原达乌尔黄鼠的垂直分布及鼠疫流行病意义。黄鼠数量、有鼠样方率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前二者同时亦是影响鼠疫动物病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1995年02期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素良,石磊,李桂银,张志坤,池良增,刘擎芝,聂鑫,杨愈通,刘红海,肖中波
本文报告了在疟疾低度流行区医疗单位疟疾漏诊状况的调查结果,指出了由于医生多年来见不到疟疾病例,缺乏经验或警惕性,致使69.14%的病例漏诊。其中村级诊所漏诊率为87.65%,乡卫生院漏诊率为97.50%,县级医院漏诊率为85.71%,市级及市级以上医疗单位漏诊率为30.77%,可见,提高基层医生疟疾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对低疟区的疟疾监测非常重要。
1995年02期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晓煌
5—氟脲嘧啶和噻哌对雌雄虫不育率有显著不同,0.7%5—氟脲嘧啶对雌蠊不育率为97.6%,无卵荚的卵为19.1%,而对雄蠊不育率为16.7%。0.7%噻哌对雄蠊不育率为75.0%,对雌蠊不育率为52.4%。
1995年02期 165-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建军,孙启祥,黄重安,甘去非
某工厂位于关中平原水旱农作区,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群。用0.2%杀鼠迷小麦玉米混合毒饵,散饵(占2/3)、袋饵(占1/3)一次性饱和投放,夹日法考核灭效。灭前鼠密度8.2%,黑线姬鼠占7.4%,投毒后28天时的灭效分别为78.4%、93.2%;60天时分别为88.9%、100%,对黑线姬鼠灭效明显高。袋饵发挥杀灭残余鼠和外来鼠的作用,可以巩固和提高灭鼠效果。塑料袋法投毒饵方便、价廉,特别适用于慢性杀鼠剂的投毒特点,是EHF疫区灭鼠中一种值得推广的好办法
1995年02期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天新,徐彩菊,赵硕
试验表明,康威达消毒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均达100%;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率达99.89%。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_(50),雌雄两性均大于5g/kg体重,根据消毒剂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类。豚鼠一次皮肤刺激试验,平均刺激指数为0,根据急性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该样品属无刺激性。小鼠微核试验为阴性。
1995年02期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国良,王耕兴,吴爱国
1992年3~4月,对云南省元江县鼠疫流行区的鼠及鼠蚤进行了调查和防制。共获得鼠213只,隶属3属5种;蚤294只,隶属2属2种。用0.05%敌鼠钠盐毒谷饱和投饵,取得了96%的灭鼠效果,即时控制了疫情,说明在鼠疫疫区紧急处理时灭鼠应首选慢性杀鼠剂。用0.05%溴氰菊酯和5%滴滴涕加0.5%敌敌畏混合剂,分别于灭鼠前后对地面作滞留喷洒,灭蚤率为93%;而只用5%滴滴涕加0.5%敌敌畏在灭鼠前喷洒一次,灭蚤率仅达74%,笔者分析了其原因。
1995年02期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爱民,吴珊
本文报道了经湛江口岸入境集装箱内携带媒介生物情况和处理方法。从检查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394个集装箱中,发现携带媒介生物的有258个,阳性率达18.51%。同时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集装箱携带媒介生物率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不同货物携带的媒介生物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5)。重点探讨了入境的携带有媒介生物集装箱卫生处理方法。
1995年02期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赖茂章,麦振全,陈为炘,蔡小娜,张杰雄
<正> 佛山市于1990午5月经全国和广东省灭蚊、蝇专家组现场考核验收,灭蚊、蝇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灭蚊、蝇先进标准。佛山市城区灭蚊达标后,继续坚持“治本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措施。为掌握巩固灭蚊达标成果动态,我们从1993年1月份开始,对佛山市城区蚊虫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密度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地监测调查,为巩固灭蚊达标成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995年02期 178-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万里,范波,何学元,刘国志,黄正美,拔文福,徐朝龙,柏春福,陈德福,赵德坤,马国跃,单向东
本文报告了峨山、易门、华宁三县在1981~1992年中,采用以灭源、蚊媒监测及管理流动人口为主的灭疟后期管理方法,有效地稳住了疫情,减少了内源性病例的发生,未发生二代病例,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
1995年02期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志刚,朱铁民,王庆华
通过对农村家栖鼠洞穴分布的调查看到:室内鼠洞数明显高于院落。泥土地面洞鼠数多于砖地及水泥地面。不同功能房间鼠洞数没有明显差别。距食物源4米以内的鼠洞数占总洞数的93.04%。距水源4米以内的鼠洞数占总洞数的83.02%,受损粮食以玉米为主。提示,住宅的建筑材料能够防鼠,改善储粮习惯和条件对灭鼠尤为重要。
1995年02期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开林,余运来,叶友松
我省通过八年(1986—1993)鼠情监测表明,城镇、农村室内及特殊行业均以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为主,农村室外则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褐家鼠次之。农村室内鼠密度最高,城镇、农村室外、特殊行业次之。
1995年02期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世家,董义民,赵子成
<正> 为了摸清锦铁分局境内蝇类分布、构成和季节消长等规律,以便指导灭蝇工作,同时为创建卫生达标分局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90.11—91.10月对锦铁分局主要住区蝇类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995年02期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栗多寿
<正> 旱獭是西北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要宿主动物,长期以来以高山草原为其主要栖息生境,我国西北地区的甘南、祁连山、日月山和巴颜喀拉山地区,有着广阔的草原,畜牧业十分发达,也栖息着数量很大的旱獭。经过近25年来的现场观察,旱獭栖息生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开阔草源为主要栖息地广泛分布逐渐迁移至灌丛草甸和森林草甸边缘呈岛状及带状分布,沉静了数年的鼠间鼠疫疫情近年来转入活跃。
1995年02期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春田,徐政府,高文忠,朱宝珍
<正> 针对我市室内跳蚤侵害的情况,我们于92年选择了沈后第一幼儿园(一幼)和第二幼儿园(二幼)两个现场各三个面积约20m~2的一楼木质地板房进行灭蚤观察,施药前在房四角及中央各布一16开粘蚤纸,24小时后计捕蚤数求密度,鉴定蚤种。使用无锡产交流电喷雾器对1米以下墙面及地板床垫喷洒
1995年02期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宝光,王玫,徐风芝,李桂芳
<正> 为了保障幼儿健康,我们于94年9月至11月对本公司幼儿园做了蛲虫感染调查,对阳性患儿和阳性家长进行了药物驱虫及疗效观察和随访。 采用透明胶纸肛门拭子法,于清早解大便前采蛲虫卵镜检,调查3—6.5岁儿童692人,大、中、小、托班幼儿分别为216、213、175
1995年02期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素青,安志英
<正> 我们于1986年1月至1992年10月开展了EHF的监测工作,对雌雄成幼鼠EHF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监测。按鼠的体重和睾丸的发育情况来判定鼠龄和性别。在EHF疫区新乐、辛集、行唐、藁城等县市,采用布夹法捕鼠,无菌操作取鼠肺,置液氮罐中待检。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抗原。
1995年02期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知彬
<正> 不育控制在动物数量控制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原因有三方面:①不育控制可以避免或减弱单纯灭杀所引起的种群超补偿繁殖和周边种群侵入等问题,能较长期地控制动物数量。这一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六十年代(Kni-pling 1958,1960)。②不育剂比较安全,环境污染小,易被公众所接受。③近年来,动物权
1995年02期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古钦民,李瑛,黄勇,代高升
<正> 贾第虫病(Giardasis)是出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所致人体消化道中常见的鞭毛虫病。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热带、温带多见。世界范围内的检查,感染率为2.4~67.5%,国内部分地区的检查,感染率在0.16~20%之间。在欧美等国多次发生爆发性流行。由于在旅游者中发病率高,
1995年02期 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莉
<正> 近些年,许多单位生产的喷洒剂、气雾剂、电热蚊香片等多种卫生杀虫剂已进入市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也应运而生。为此国家主管部门,为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环境,促进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1982年4月颁发了“农药登记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凡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的病、虫、杂草、卫生害虫及调节植物和昆虫生长的农药品种均属于本规定的管理范围。凡生产的农药品种,投产前必须进行登记,未经批准登记的农药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
1995年02期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K.SURESH
,G.C.NG
,L.C.HO
,E.H.YAP
,M.SINGH
,王伯霞
,冯晓勇
<正>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是一种肠道原虫。曾有报导用试管成囊培基培养包囊阶段,并对其成囊期不同阶段的超微结构做了描述。荧光吖啶橙染色曾应用于疟原虫,阴道毛滴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研究。本文报导是用吖啶橙染色鉴别囊状体和中心体的人芽囊原虫。
1995年02期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