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德宏州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现况调查

    高洁;李洲林;曹东冬;杨玲;项丽芬;叶润华;杨跃诚;段松;张广;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行为特征和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方法在德宏州MSM活动场所和网络共招募MSM 183人,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高危行为信息,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HCV、梅毒和Ⅱ型疱疹病毒抗体。结果完成调查的146名MSM平均年龄25.34±7.65岁,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学历者占77%。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95.9%(140/146)。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占45.6%(62/136),最近1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75%(54/72)。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45.8%(33/72)。接受检测的MSM中,HIV、HCV、梅毒、Ⅱ型疱疹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10.3%、1.1%、2.3%和3.4%。结论德宏州MSM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较高,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降低HIV在MSM中的传播。

    2013年09期 v.29 945-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病愈猪免疫血清改善猪口蹄疫暴发中哺乳小猪的生存率

    郑宜翔;马淑娟;刘云岗;

    目的探讨免疫血清对哺乳小猪在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流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FMD暴发流行中刚病愈的成年母猪的血清对新生小猪进行被动免疫,逐日观察其死亡率,并以邻近一受染猪场(拥有相同设施与管理但未作免疫处理)的小猪为对照。结果被动免疫显著降低了哺乳小猪的FMD死亡率;未注射免疫血清与注射了的猪场相比,哺乳小猪FMD死亡率由82.2%降至18.6%。结论本调查提示当FMD在饲养的猪中暴发时,免疫血清法可以显著改善哺乳小猪的生存率。

    2013年09期 v.29 949-95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效果分析

    王晓萍;刘振武;

    目的分析和评价合肥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效果。方法在查验接种证工作实施前后,通过2005年和2010年2次对小学和幼儿园新生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证办理和相关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计算持证率和相关疫苗接种率。结果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小学和幼儿园的持证率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学持证率为97.1%,上升了26.3%;国家免疫规划及扩大免疫规划8种疫苗接种率均大幅度上升,超过了国家规定90%的目标。结论从2006年开始合肥市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通过从"两个从源头""抓起,开展"三次查验"的模式,成效显著。

    2013年09期 v.29 952-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常州市新北区2006-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朱婷;张惠力;

    目的了解常州市新北区2006-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新北2006-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新北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发病476例,波及人口19 486人,无死亡病例;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3-4月,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9-11月;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以小学居多;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为主,传染病暴发疫情10起,占71.43%,食物中毒4起,占28.57%。结论传染病暴发疫情是本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重点加强对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2013年09期 v.29 955-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10-2012年洛阳市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田鹏;李新霞;李克伟;

    目的分析洛阳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探讨流感病毒亚型的变化,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洛阳市2010-2012年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共报告ILI 24 805例,其门急诊就诊百分比为4.41%,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采集ILI标本2 974份,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70份,阳性率为9.08%。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凝检测阳性毒株36株,分离阳性率为9.73%,其中B型Victoria 26株,B型Yamagate 6株,季节性H3 3株,甲型H1N1 1株。结论洛阳市流感流行的高发季节是冬春季,流行优势株为季节性H3和B型。

    2013年09期 v.29 958-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市2010-2011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分析

    秦彦珉;谢旭;梅树江;孔东锋;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1年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10-2011年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11年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共报告325起,总病例数2 812例,与2010年比较,疫情暴发起数上升11.3%,总病例数下降30.4%。主要病种为流感、手足口病、水痘和感染性腹泻等;暴发疫情多集中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高峰期集中在春冬季。结论深圳市2011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较2010年有明显增加,但总病例数明显下降,流行特征类似。加强学校卫生的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2013年09期 v.29 962-96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岛市2007-2011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孙海燕;薛白;吴洁;王忠东;任志盛;

    目的分析青岛市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的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7-2011年登记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等信息,并与户籍人口比较。结果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月末痰菌阴转率为87.18%,户籍人口为88.88%,两者无统计学差别(χ2=3.53,P>0.05),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的成功治疗率为90.17%,低于户籍人口(χ2=9.36,P<0.05),涂阴患者完成疗程率为94.64%,同期户籍人口为94.62%,两者无统计学差别(χ2=1.10,P>0.05)。结论青岛市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效果显著。

    2013年09期 v.29 96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与狂犬疫苗联合应用后发生狂犬病死亡原因分析

    王丽环;李铁华;陈贵智;

    目的探讨疯犬咬伤人后不同的伤口处置方法及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与发生狂犬病死亡的关系。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生狂犬病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5例被疯犬咬伤的患者,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其中2例采取的是一般消毒措施,并在3d后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分别于14d及40d发病死亡;另3例咬伤后立即采取反复冲洗,用20%肥皂水冲洗、2%~3%碘酒消毒,并在伤口周围进行狂犬免疫球蛋白侵润注射,截止发稿之日3例伤者均未发病。结论联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及狂犬疫苗对预防狂犬病并非是绝对安全,一定要及时有效地处置伤口。及时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并在伤口周围侵润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是必要的。

    2013年09期 v.29 968-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乌鲁木齐市259例肺结核患者药敏结果分析

    刘泓;芮宝玲;卢耀勤;吐逊古·吾拉英;陈阳贵;张为胜;马丽;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肺结核患者对8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将2011年5月1日-2012年9月30日间,乌鲁木齐市7区1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标本,用改良罗氏管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培阳性菌株采用比例法对8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9例肺结核患者做药敏试验,其中耐药肺结核患者71例,总耐药率为27.41%,耐多药率为7.72%,广泛耐药率为3.09%。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序为: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原发性耐药与获得性耐药相比,耐多药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3)。结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要实施有效的治疗管理,确保患者能规律治疗;对复治病人尽可能做药敏试验,依据药敏结果做个体化治疗。

    2013年09期 v.29 971-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部2006-2010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高志丹;宋世佩;

    目的掌握某部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依托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将该部所属监测上报单位的2006-2010年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 "十一五"期间,该部报告各类传染病共计21种1 25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3种657例,占52.18%;丙类传染病5种408例,占32.41%;其他传染病3种194例,占15.41%。呼吸道传染病470例,占37.33%;肠道传染病379例,占30.10%;血液及性传播疾病313例,占24.86%。居前3位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累计占60.60%。在时间分布上,传染病报告疫情数3、8月各有一发病高峰、其他月份走低,2、12月份最低;其他感染性腹泻呈明显的夏季高发现象;病毒性肝炎表现为3、6、8月份各出现一小高峰,其余月份发病数较为平稳;肺结核发病表现为3、4月份和8月份、10月份共计3次小高峰,其余月份发病数较为平稳。结论 "十一五"期间,该部传染病发病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呼吸道、肠道和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共同成为该部防控传染病的重点,抓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的防治是该部降低传染病疫情及其危害的关键。

    2013年09期 v.29 974-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赵进奎;李蓬;陈彦哲;

    目的进一步核实疫情,寻找导致手足口病暴发的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提出初步病因假设,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验证假设。结果发病前1周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是危险因素(P<0.05),发病儿童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与玩伴亲戚病例接触史现象。社区病例接触而非幼儿园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村内防控措施不严。结论本次手足口病疫情是以在社区与患者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并非在幼儿园,患儿隔离期未满即与其他儿童接触是造成疾病蔓延的主要原因。

    2013年09期 v.29 977-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漳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方跃珍;蔡茂荣;陈锦钟;陈斌;

    目的了解漳州市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状况,加强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有效预防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方法采用现场抽检方法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和餐(饮)具的消毒卫生状况进行监测。结果 2010-2012年连续3年对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总合格率为89.65%(1 031/1 150),各年份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9.83%、89.52%、88.57%,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05)。不同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合格率最低,为64.54%;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的监测结果较好,合格率分别为91.01%、91.74%、97.35%,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9,P<0.01)。不同检测项目中,致病菌监测合格率最高,为100.00%;其次为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7.81%;最低为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6.08%,是影响消毒质量的主要因素。市县两级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9.71%和89.62%,市级略高于县级托幼机构,但两级托幼机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结论我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总体质量较好,呈良性发展态势。但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明显偏低,应作为重点对象加强监督管理。

    2013年09期 v.29 980-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相关性研究

    周丽霞;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表达与其侵袭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70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3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22例,健康体检患者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法分别监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并观察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肿瘤大小及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和健康体检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功能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升高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特性及肿瘤生长相关,这可能提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病情进展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扮演者重要角色。

    2013年09期 v.29 983-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黑短野蝇雄性再描述(双翅目:麻蝇科)

    薛万琦;荣华;

    近年来,赴云南省进行了麻蝇科标本采集和调查工作;在标本检视过程中,发现在中国特有种黑短野蝇的原始报告中有关外形特征的描述较简要,缺少雄性尾器必要的特征图,为此,本文对其雄性标本进行了再描述;以蝇类的成虫为实验材料,采用蝇类的外部形态和雄性尾器特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黑短野蝇雄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尾器特征进行了完整的记述,并绘制了特征图,同时增加了新分布地。研究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2013年09期 v.29 986-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蝙蝠与病毒传播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晨;宋世佩;邓致荣;李云波;

    目的了解蝙蝠携带及传播病毒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文献,综合分析。结果蝙蝠携带多种病毒,可成为一些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的重要传媒。结论必要针对我国蝙蝠进行西尼罗病毒和圣路易脑炎病毒抗体的血清学调查,了解蝙蝠与其吸血蚊虫的生态学关系,以便在未来可能的暴发流行中有效地针对媒介蚊虫进行控制,防患于未然。

    2013年09期 v.29 988-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广西宿主动物监测在钩体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研究

    黄德蕙;曾竣;蒋震羚;李寿生;杨光华;王鸣柳;

    目的了解宿主动物监测的重要性,掌握其生物因素动态变化、带菌情况的改变对钩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疫点中传染源及宿主动物,采集鼠、猪进行相关监测。结果鼠肾脏、猪肾脏病原学分离均未分离出钩端螺旋体;2009-2011年鼠血清学检测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总阳性率为3.11%(14/450);其中,2011年宾阳县鼠血清中MAT阳性率为28.00%(14/50),其血清中所含钩体菌群分别为爪哇群(1.33%)、犬群(14.00%)、七日热群(2.00%)。结论宿主动物监测对钩体流行趋势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钩体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2013年09期 v.29 990-991+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7-2011年广州市毒蘑菇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刘建平;刘于飞;袁俊;李美霞;

    目的掌握广州市毒蘑菇中毒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广州市毒蘑菇中毒事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广州市共发生毒蘑菇中毒27起,中毒83人,死亡4人。中毒人群以外来民工为主,中毒事件发生次数最多为9月份,其次是3月和4月。致毒菇种主要为致命白毒伞、铅绿褶菇和灰花纹鹅膏。引起中毒人员死亡的毒菇为灰花纹鹅膏菌和致命白毒伞。结论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是防止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良好对策。

    2013年09期 v.29 992-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2011-2012年大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结果分析

    徐明玉;王晓立;韩焱;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2011-2012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粪便培养方法,对分离菌做血清学分型,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对分离菌做生化鉴定。结果两年共监测109例腹泻患者样本,检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22株,阳性率20.18%,其中副溶血弧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志贺氏菌。结论副溶血弧菌是目前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志贺氏菌次之,应依据此监测结果做好今后大连地区腹泻病的防治工作。

    2013年09期 v.29 995-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资质对安顺市的疾控与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的影响

    王德祥;陆建雄;严琼辉;叶安琪;王颖;

    目的分析临床资质对安顺地区疾控与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对2011年安顺市及各县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进行检查、督导,对相关病例进行访视调查,对比分析疾控中心与医院结核病诊断、治疗、管理等的不同,了解临床资质对疾控结防机构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影响,并寻找解决途径。结果因缺乏临床医疗资质,安顺市各县疾控结防机构与医疗机构在结防人员专业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P<0.01)、治疗肺结核病人的方法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9,P<0.01)、强化期病例在治疗期间感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P<0.01)、对医生信任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98,0.01<P<0.05)。结论临床医疗资质缺乏导致疾控机构在肺结核病诊断、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是影响结核病防治的关键因素之一,结核病防治模式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2013年09期 v.29 997-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0-2012年大连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质量调查

    姜杰;孙楠;李倩;

    目的了解大连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效果现状,以提高医院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方法对市内23所医疗机构内镜室进行调查。结果共检测内镜样本145份,合格率为80.00%。其中2010-2012年合格率分别为77.08%、76.92%、86.67%。结论大连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消毒质量偏低,应加强内镜消毒管理,确保内镜消毒质量。

    2013年09期 v.29 1000-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红素氧合酶-氧化碳系统在肝硬化大鼠肾脏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

    张军霞;冯志杰;

    目的分别应用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促进剂氯高血红素(Hemin)和拮抗剂锌原卟啉(ZnPP)研究血红素一氧化碳系统对肝硬化大鼠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硬化组(n=8)、肝硬化+锌原卟啉组(n=8)、肝硬化+氯高血红素组(n=8),分别测定肾动脉的血流量(portal venous pressure,PVP)、测量门静脉压力(renal arterial blood flow,RABF)和平均动脉压。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HO-1在各组大鼠肾脏中的表达。结果肝硬化组大鼠肾脏HO-1表达降低,应用ZnPP后HO-1表达降低更明显,至正常对照组的46.7%,应用Hemin后HO-1的表达水平比肝硬化组升高20%。肝硬化组大鼠RABF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肝硬化+锌原卟啉组大鼠RABF进一步减少,肝硬化+氯高血红素组大鼠肾动脉血流量升高,但没有达到正常组的水平。结论 HO-CO参与了肝硬化时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在肝硬化肾损害中发挥一定作用。

    2013年09期 v.29 1002-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宁市藏、汉族人群牙本质过敏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姜智勇;王博;杜莉平;闫秋芳;

    目的了解处于亚高原环境的西宁市区成人牙本质敏感(dentine hypersensitivity)的现状。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世居西宁市900名成年人(包括152名藏族)进行了牙本质敏感的现场检查及问卷调查,并对牙本质过敏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世居西宁市成人牙本质过敏症的患病率为15%,其中男性52例,女性78例,男女比例为1∶1.5,冷刺激是牙本质过敏症的常见诱发因素(68.80%);牙本质敏感多发于前磨牙,敏感多发牙面部位以牙颈部为主,95%的敏感人群牙龈退缩。结论西宁地区世居人群牙本质敏感检出率与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牙龈退缩是引起牙本质敏感的主要原因。

    2013年09期 v.29 1004-1005+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邯郸市一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黄亮;赵丽萍;马艳霞;郭瑞玲;

    目的了解邯郸分离得到的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特征。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 6例流脑疑似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只有1份脑脊液标本培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经鉴定为C群脑膜炎奈瑟菌,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ST分型为ST-4821complex。结论结果显示高致病性的ST-4821脑膜炎奈瑟菌已在邯郸市的人群中存在。

    2013年09期 v.29 1006-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州市2004-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沈潘燕;殷凯;

    目的分析柳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肠道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柳州市2004-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柳州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肠道传染病5种14 595例,年均发病率43.13/10万,发病率由2004年的88.98/10万下降到2012年的16.92/10万,呈平缓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痢疾(26.83/10万),其次为未分型肝炎(9.71/10万),戊肝发病率最低。全年均有发病,5~10月份为高发季节,占报告病例的61.49%;发病在人群中形成2个高峰,一是<3岁儿童,二是15~59岁年龄段;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散居儿童、农民、学生为发病的高危人群;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病,关键是做好痢疾、病毒性肝炎的控制。

    2013年09期 v.29 1008-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和处置

    李庆芳;马云良;赵丽娟;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某县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调查,为今后我市进行流行性出血热暴发调查处置提供经验。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血清检验,并对15个社区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调查。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鼠密度和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情况。结果恢复期2例患者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呈阳性,且4倍以上增高。病例周围捕获的181只鼠肺脏中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2份。结论本次疫情为流行性出血热暴发,应进一步加强疫点监测,做好灭鼠工作。

    2013年09期 v.29 1010-1011+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0株携带野生型鼠疫噬菌体鼠疫菌的分离报告

    李存香;戴瑞霞;赵海红;何建;任玲玲;张珊瑚;

    目的利用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分离携带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鼠疫菌。方法在鼠疫菌与鼠疫噬菌体并存的情况下,在赫氏琼脂培养基上先滴加抗鼠疫噬菌体血清,然后将被检材料三段划线接种于该平皿上,经培养后即可获得正常鼠疫菌。结果使用抗鼠疫噬菌体血清从携带有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鼠疫菌中分离出正常的鼠疫菌落,该菌落无噬菌迹象,并被鼠疫噬菌体所裂解。结论利用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分离携带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鼠疫菌方便、特异、实用,同时对鼠疫检测、疫情判定、实验室保存菌株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9期 v.29 1012-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蒙自市农村农户养猫降低鼠密度的效果观察

    环贵军;景正朝;黄远贵;李高强;高健;郑英;戚丽;卢波;

    目的了解蒙自市农村农户养猫降低鼠密度的效果,找出农村农户养猫和不养猫自然村鼠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蒙自市辖区内山区和坝区乡镇各1个,在抽到的乡镇中再随机抽取不养猫及养猫农户为25%、50%、74%、100%的自然村进行鼠密度调查。结果农村农户不养猫与不同养猫比例自然村的鼠密度无关联(P>0.05);春季室内外鼠密度高于秋季室内外鼠密度(P<0.05)。结论农村农户不养猫及养猫多少对鼠密度没有影响。

    2013年09期 v.29 1014-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一例成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房登楼;王丽芳;

    <正>手足口病(Hand-food-and-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coxA16)、肠道病毒EV71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幼儿,以<5岁儿童多见,成人极少见。成人在免疫力低的情况下可感染手足口病,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2010年4月8日,我市报告1例成人手足口病病例,对此成人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具体如下。

    2013年09期 v.29 1016+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赣榆县1328名长卡司机艾滋病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祁芳;谭学凤;徐开玲;

    目的了解长卡司机相关性病感染状况及其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采用一对一匿名方式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10-2012年共监测1 328名长卡车司机,平均年龄为36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血清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3例,HCV抗体阳性1例。对不用安全套性行为能传播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好,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一般。结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变长途卡车司机的高危性行为或采取安全性行为,控制性传播疾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2013年09期 v.29 1017-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PCO论坛

  • 某部营区鼠害调查与控制措施研究

    宋世佩;刘亮;陈晨;韦萍;邓致荣;李云波;

    目的开展部队营区鼠害调查与防制,降低鼠密度,防止鼠媒疾病的传播。方法采用目测法和夹夜法、粘捕法调查营区鼠害,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控制与物理灭鼠工作。结果营区周边环境复杂,适合鼠类生存;营区防鼠设施不完备,鼠类栖息地多,鼠患严重。布放有效鼠夹486夹夜、有效粘鼠板496板夜,捕鼠126只。其中褐家鼠123只,占97.62%,食虫鼠3只,占2.38%,褐家鼠为营区及其周边优势鼠种。在捕获的126只鼠中,成体(含亚成体)鼠103只,占81.75%,幼体鼠23只,占18.25%。室外环境捕鼠115只,占91.27%,室内环境捕获11只,占8.73%。综合防制后鼠密度明显降低,夹夜法、粘捕法监测的平均鼠密度分别由防制前的10.38%、25.68%下降为防制后的4.08%、6.00%,夹夜法监测防制前后平均鼠密度下降率60.69%,粘捕法监测防制前后平均鼠密度下降率76.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结论本实验中夹夜法监测鼠密度值低于粘捕法监测值;布放鼠夹时灵敏度应掌握适度,粘鼠板应当选择展开面积更大、粘度更高的产品,且布放粘鼠板应当用重物固定;单一采用机械灭鼠方法比较适用于空间狭小且鼠密度不高的环境,营区大面积灭鼠最好选用灭鼠毒饵与器械捕杀相结合的方法。

    2013年09期 v.29 1019-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灾区病媒生物的综合防治

    邓兵;杨惠;李宏;付强;赵洪梅;鹿岩;

    洪灾区的环境、气候条件利于病媒生物孳生、繁殖,病媒生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习性发生变化,人群高度聚居,可同时发生多种病媒生物性疾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难度增大。以环境治理为基本措施,以化学防制为主要手段,将专业消杀与群众参与相结合,重点加强厕所、垃圾等孳生地的管理,在科学用药、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巩固防治效果。

    2013年09期 v.29 1026-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普洱市思茅区病媒生物密度及其季节消长调查

    陈朝年;

    目的做好思茅区传染病监测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全面了解思茅区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方法鼠类:粘鼠板法、鼠夹法、鼠笼法;蚊类:幼蚊用捕捞法,成蚊用诱捕法、人工小时牛房捕蚊法;蝇类:目测法、粘蝇纸法;蟑螂:蟑螂屋粘捕法。结果鼠类共捕获鼠349只,经鉴定,鼠类4种;蚊类:城区捕获蚊6只,经鉴定有3种,农村牛房捕获蚊437只,经鉴定有7种;蝇类:目测法61个视野所见120只蝇,粘蝇法捕获家蝇461只;蟑螂:捕获蟑螂509只。结论本年度调查基本摸清了思茅区病媒生物情况,掌握了其主要种类及季节消长,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依据。

    2013年09期 v.29 1029-1030+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卫生监督与管理

  • 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中小型餐饮业实用性评价

    雷彤;张卫;

    量化分级管理使餐饮业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成效体现在大宾馆、大酒店,但对于中小餐饮业,其实用性则较差。对中小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应以法规代替制度,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小餐饮单位管理规范来取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2013年09期 v.29 1031-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南平市延平区2007-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李孔寿;谢斌;

    目的了解南平市延平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平市延平区2007-2011年监督抽检和委托送检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卫生调查。结果共检测694份,合格207份,总合格率为29.83%;其中监督抽检合格率为50.51%,委托检验合格率为14.71%;地表水合格率为27.39%,深井水合格率为37.89%。结论南平市延平区卫生饮用水水质存在一定问题,水质处理设施不完善,水质合格率偏低,微生物污染严重。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监督检测,防止介水传染病发生。

    2013年09期 v.29 1033-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开封市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分析

    阎学燕;刘杰;黄淑华;陈磊;张春艳;巩飚;

    目的了解开封市餐饮食品的安全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为开封市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和监管提供准确信息。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和2011年《中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手册》对从开封市部分餐馆采集的5类共59份食品进行了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分离出致病菌7株,其中沙门氏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总检出率为11.86%。结论开封市餐饮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该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强监督监测,控制污染,以保护就餐者身体健康不受损害。

    2013年09期 v.29 1035-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一起由致病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方正斌;刘佩佩;王佩强;黄超;

    目的分析一起由致病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方法通过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厨师粪便(肛拭)标本、剩余食物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25K70。结论确认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3年09期 v.29 1037+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施向东;龙兮;

    目的探讨分析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及《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进行判定。结果发病学生共同食用的由南宁某有限公司供应的5份糕点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其杆菌菌落数均≥105/g;1名发病学生肛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结论该事件为食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糕点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2013年09期 v.29 1038-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疾病控制与临床

  • 对65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和流行病学分析

    程建基;张翠改;邢燕军;

    目的分析2011-2012年我院收治6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分类,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2年65例手足口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例65例,集中出现在春夏季,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95.38%)。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100%),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mplication,CNSC)者63例(96.92%)。在实验室确诊病例中,20例为EV71感染;11例为CoxA16;13例为其他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2011-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例主要为EV71感染,早期发现和救治重症病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013年09期 v.29 1040-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李军英;郭志刚;李湛然;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提高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我院的治疗后,其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有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非杓性高血压的效果更好,可以更稳定地降低血压,值得应用。

    2013年09期 v.29 1042-1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邢台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刘艳丽;

    目的评价邢台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邢台市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前后及2011年麻疹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评价控制效果。结果根据全国2010年麻疹强化方案和《河北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邢台市2010年9月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对8个月至14岁1 219 040名适龄儿童进行了接种,接种率为98.88%,2010年下半年及2011年麻疹发病大幅下降,麻疹人群免疫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结论适时开展麻疹强化能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进而达到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目标。

    2013年09期 v.29 1044-1045+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PD试验致急性过敏性皮肤潮红1例

    刘建华;张进国;张保宗;唐术玲;

    目的探讨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试验所致不良反应,并提出临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芒图(Mantoux)氏法于左前臂掌侧前1/3皮肤消毒后,皮内注入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0.1ml(5IU)。结果在进行PPD试验后约20min,该学生突然出现面颈潮红。结论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试验可致急性过敏不良反应,应引起医务人员注意。

    2013年09期 v.29 1046-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起野外活动腹泻暴发的调查分析

    高东旗;张玉国;李宏;徐春艳;杜玉萍;

    目的查明本次腹泻暴发的原因,为部队野外军事行动中早餐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从留样食品中检出普通变形杆菌;4名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结论野外军事行动会降低食品卫生的质量和标准;如果监管不利,容易导致饮食安全问题。

    2013年09期 v.29 1048+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起学校发生犬咬伤学生事件的调查处理

    黄海洪;黄勇;覃宁;

    目的了解犬咬伤学生的原因,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方法询问、现场调查并进行犬伤处置。结果全校被咬伤学生9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7人;均为下肢远端Ⅲ级暴露伤口。结论狂犬病暴露后的规范处置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应严格防范犬只进入,从源头上防止事件的发生。

    2013年09期 v.29 1049-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围场县后沟牧场人间布病疫情调查分析

    梁素娟;吴勤;

    目的了解和掌握围场县后沟牧场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后沟牧场2004年及2012年布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检测重点人群29人,琥红平板凝集阳性5人,试管凝集阳性5人,按照国家《布鲁氏病诊断标准GB15988-1995》确诊布病病人4人、感染者1人。2012年检测重点人群45人,平板凝集实验阳性5人,试管凝集实验阳性5人,按照国家《布鲁氏病诊断标准GB15988-1995》,未确诊新发布病病人。结论落实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变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是控制布病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2013年09期 v.29 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

检验技术

  • 苏州高新区2008-2009年食物中毒与实验室检测分析

    黄银良;

    目的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调查分析报告,按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原因和致病因素检出情况做统计分析,所采集的食物中毒相关样品均按照GB/T4789-2003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08-2009年共发生8起食物中毒,均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3起为条件致病菌,1起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余4起因为未采到样品或者患者已经用药而未检出致病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为不明原因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结论我区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夏、秋季,呈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发生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在第三季度。加强实验前和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2013年09期 v.29 1054-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FQ-PCR和培养法检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Uu的结果分析

    于宗霞;

    目的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和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分析其感染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2例女性生殖感染患者和健康对照组108例同时进行Uu荧光定量PCR和培养法检测。结果研究组FQ-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阳性率为59.9%和45.05%,对照组为20.37%和12.96%,FQ-PCR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P<0.01)。药敏结果显示,Uu培养法阳性者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对克拉霉素敏感性高(94.51%)。结论 FQ-PCR检测Uu的敏感性高于培养法,培养法的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Uu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当Uu-DNA>1.0×104cp/μl可结合临床考虑治疗,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为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物。

    2013年09期 v.29 1056-1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作业人员尿氟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李得恩;方春柳;

    目的对作业人员尿氟测定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分析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找出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其进行量化。结果用本方法测定作业人员尿氟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20mg/L。结论尿氟测定的测量不确定度校准曲线拟合贡献最大,其次是标准物质本身和标准系列配制的贡献较大。

    2013年09期 v.29 1058-1059+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光光度法测定鱼类产品中组胺

    张继红;马俊华;刘平;

    目的探讨分光光度法测定鱼类产品中的组胺。方法鱼类产品中的组胺经三氯乙酸浸泡,正戊烷提取,比色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6%~9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0%~1.52%之间。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测定鱼类产品中组胺完全能满足检测要求。

    2013年09期 v.29 1060-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软件应用体会

    李俊爱;

    为解决疫苗接种监管手段落后、接种任务繁重、人手短缺等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县从2011年6月开始在全县24个预防接种门诊启动"健康保定"-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监管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通过1年多的应用,免疫规划工作有了实质性的提高。现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2013年09期 v.29 1062-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清网络摄像模拟技术在病媒生物防控研究中的应用

    王玥;高晓丽;姜博;张雅明;张文佳;

    目的准确模拟各种实验环境,增加研究所得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病媒生物防控研究工作。方法将植物光照培养箱、高清网络摄像头与计算机三者搭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该技术。结果高清网络摄像模拟技术在德国小蠊对不同饵剂的适口性研究试验中,实现了准确模拟实验环境、远程控制、实时记录数据等功能。结论高清网络摄像模拟技术在病媒生物防控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013年09期 v.29 1024-1025+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